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2日
4月1日,记者从市工信委了解到,工信部日前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共19条,针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量身订制了19条政策措施,重点扶持稀土、钨、氟(盐)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在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安排中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对促进赣南苏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支持优势矿产业做大做强
《意见》提出:支持赣州建设全国重要的稀土、钨产业基地和稀土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功能陶瓷、储氢材料及其应用产品,建设硬质合金及刀钻具等钨精深加工及应用项目,开展稀土、钨开发利用综合试点。支持在赣州组建大型稀土集团,支持将赣州稀土矿业公司列入国家稀土产品收储企业。
解读:此举将有助于我市稀土、钨产业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今年,我市将力争金力永磁高性能电机磁钢、耀升工贸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等一批稀土、钨新材料项目竣工投产,积极推进稀土、钨开发利用综合试点工作,深入推进行业整合重组,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中国南方稀土大型企业集团。
■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意见》提出: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氟(盐)化工及新型建材产业,支持现代轻纺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解读:与沿海地区相比,赣州制造业的技术相对落后、配套不完善,在市场竞争中不具备优势。《意见》将优化我市制造业发展环境,通过应用高新科技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提升,促进我市传统制造业特色化、高端化。今年,我市将争取国家支持赣州综合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水泥,对现有生产线进行余热发电、脱硝改造,协同处置废弃物;争取国家支持赣州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的优质烟叶种植和卷烟加工基地。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意见》提出:支持赣州发展节能及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支持发展稀土加工专用设备、磁电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航空配套产业;壮大生物医药产业。
解读: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意见》将使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与人才涌进赣州,有利于赣州发挥比较优势,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抢占先机。今年,我市将争取国家支持赣州开展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档次和规模,加快引进整车生产企业到赣州设立分厂;编制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现代中药、化学制药业、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支持青峰药业等重点医药企业发展。
■促进产业集聚和绿色低碳发展
《意见》提出:支持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装备。
解读:此举将帮助赣州突出优势资源的优化利用,加快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赣州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今年,我市将着力打造特色园区、生态园区、数字园区、规模园区等“四型”园区,积极拓宽园区面积,抓好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廉)租房建设;编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技术和装备,积极发展环保服务业。
■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意见》提出:支持赣州建设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园区,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
解读:加快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今年上半年,我市将编制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园建设规划并上报国家部委,争取年底前获得批准,并引进军工企业入园;争取国家每年支持赣州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倾斜支持赣州中小企业发展。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意见》提出: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的支持力度。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重点产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支持赣州智慧城市建设。
解读:创新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持久动力,“两化”融合是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的有力抓手。今年我市将加快推动南方离子型稀土与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章源钨业、虔东稀土等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数字赣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鼓励骨干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