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黄小军 记者谢欢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7日
本站讯(黄小军 记者谢欢) 近日,邮储银行于都县支行凭借信贷员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成功堵截了一起企图通过假配偶身份骗贷的案件。
3月中旬,邮储银行于都县支行信贷营业部接待并受理了欲办理个人房屋抵押贷款的客户王某。经初审,其各项条件均符合贷款要求,于是,该行展开了对客户贷款前的一系列调查。据实地调查了解,王某及其配偶葛某在于都县葛坳乡经营一家摩托车配件商行且经营状况良好,其所提供的银行流水、进销货清单真实有效,信贷员从侧面了解到王某也无不良嗜好。在核实抵押物真实情况,进行抵押物预评估后,信贷员温艳玲严格按照商务贷款业务流程进行了上报审批。
4月初,该笔贷款通过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审批,审批额度为33万元。随即,信贷员通知王某前来办理房屋抵押手续,并到于都支行签署贷款合同。
4月2日上午,王某来到该行信贷部,按照要求在合同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但当要求其配偶葛某签名时,信贷员发现葛某稍显不自然。经过一番观察,信贷员有意拿起葛某的身份证,询问其出身年月,然而葛某只能说出其出生年份,对月份和日期支支吾吾,半天答不上来,只好推脱说记不得。在与身份证上的面部特征仔细比对后,信贷员发现葛某的脸部左下角有一颗不易被查觉的痣,而站在信贷部的这位“葛某”并没有。至此,信贷员基本断定来签字的人并不是王某真正的妻子。
起初“丈夫”王某百般抵赖,然而在信贷员的耐心劝说以及铁的事实面前,王某不得不承认,其妻子因为没时间,所以才叫朋友冒充前来签字。终于,一起假骗贷事件被成功堵截,银行的资产得到了有力的保护。
严格执行业务制度是防范风险的根本环节,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发现风险的有力武器。信贷从业人员都是同“魔鬼”打交道的人,各家金融机构理应牢牢把握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并重的关系,更加注重对信贷员个人业务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的培养。(赣州金融网)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