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策划>> 金融观察 >> 正文内容

你的“经济身份证”上有“污点”吗?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谢若闲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5日


 

    在我市印刷行业工作的张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购买婚房的过程中,看房、议价、签订购房合同、过户……事事都顺风顺水,却在银行审核个人信用的环节卡了壳。

  个人信用记录“不良”,意味着张然在所有金融机构都无法办理按揭贷款。而这个“不良”来源于他多年前办理的一张信用卡。“这张卡我根本就没有使用过,但是因为刷卡次数不够,所以要缴年费。正是这些年费,让我莫名其妙地上了金融机构的‘黑名单’。”

  今年3月15日,酝酿了10年之久的国内首部《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素有“经济身份证”之称的个人信用报告,到底都记录了哪些内容?应该如何避免出现不良信用记录?建立并完善征信体系的意义何在?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小心不经意间造成的信用“污点”

  4月19日,记者在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看到,前来查询个人信用记录的市民在这里排起了长队。

  “仅3月1日至今(4月18日),市中心城区就有2183人次打印个人信用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调查统计科郭夏告诉记者。

  个人信用报告记录了哪些信息?郭夏告诉记者,贷款还款信息、贷记卡还款信息、公积金参缴信息、电信缴费信息以及法院判决执行信息都属于个人信用报告的记录范畴。

  那么,哪些行为容易导致信用报告上出现不良记录?郭夏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信用卡透支消费没有按时还款、按揭贷款没有按期还款等是常见的逾期记录产生的原因。“贷款利率上调后仍按原金额支付月供而产生的欠息逾期,以及电信账户停用后因欠月租费而形成的逾期,这些是常常被市民忽视、却会留下不良记录的行为。”

  正因为有些不良记录容易在市民的粗心大意下造成,所以大量“经济身份证”上已经出现“污点”的市民对此毫无知觉,而这些人将来可能面临无法贷款买房买车、无法办理信用卡、甚至无法出国的窘境。由于我国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已于2006年实现全国联网,这也意味着,一旦出现不良记录,在全国各地都“无路可走”。

  在“硬约束”中培养重视信用的自觉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守信受损、失信受益屡见不鲜。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从2002年全国两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至今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的迫切要求和普遍愿望。

  “征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建立并完善征信系统对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4月18日,江西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副教授赖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赖娟认为,对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进行记录,使有不良信用记录者得到惩戒,使有良好信用记录者得到激励,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和环境。“有了‘硬约束’之后,在社会上形成重视信用的自觉意识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一个拥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处碰壁,就会因此而重视自己的信用。同时,这种教训在当事人的社会关系中也会对他人起到一种警示作用。”赖娟说。

  根据刚刚施行的《征信业管理条例》,今后市民每年都将有两次机会免费获得自己的信用报告,而个人信用的不良记录,有效期也确定为5年。这意味着,如果个人的不良信用信息记录已经超过5年,那么将会在信用档案中被删除。

  需要注意的是,新规定的5年有效期仅针对已还清的欠款,即从欠款全部还清之日起计算,5年后逾期记录将被消除。而没有还清欠款的逾期记录仍然存在。

  “制定实施相关条例的目的不在于惩罚,更不是为了将某个有过不良信用记录的人永远排除在社会信用体系之外,而是希望通过硬性的约束来慢慢形成人们的重视信用的自觉意识。从‘无期’改为‘五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赖娟说。

  ■短评

  让守信成为守信者的通行证

  孟子曾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

  在种种诚信的规则中,欠债还钱是最基本的规则之一。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条最基本的规则都常常被一些人怀着侥幸和无赖的心理刻意违背。

  当然,也有无心违背者,比如部分背着不良个人信用记录的人。他们违背诚信规则只是因为“不了解”“没注意”。但是,这些“不了解”“没注意”产生的缘由又何尝不是“不重视”“不珍惜”?

  我市目前正处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秩序是实现振兴发展的迫切要求。让守信成为守信者的通行证,让失信者处处受阻,从而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