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2日
本报南昌讯(记者郑荣林)4月25日,南昌县冈上镇黄台村农民吁贱发创办的喻家山家庭农场正式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这是当地首家通过注册的家庭农场。南昌市有多少家庭农场?潜在的家庭农场数量超过1000家,数量之多超过管理部门的预期,只是绝大部分尚未正式登记注册。目前,南昌市各县(区)正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摸索出台针对家庭农场的规范、扶持政策,吁贱发的家庭农场今年就能在贷款贴息、流动资金等方面获得政府扶持。
“家庭农场这种模式实际上并非新鲜事物,各地早就在这方面进行摸索,只是原来没有进行过调查。”南昌市农经站有关负责人说,按照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统一部署,南昌市对全市家庭农场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各县(区)上报的家庭农场数量超过1000家。当然,由于家庭农场还是一个新概念,目前正鼓励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登记注册。
何谓家庭农场?由于一直没有统一标准,各地对这一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管理、扶持也无从下手。不过,农业部圈定了家庭农场的调查范围: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等。
南昌市农经站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的调研情况看,种养结合型的家庭农场模式较为普遍,如同时经营果树、稻田、水产等,发展综合种养,只是,每一项的种养规模都不大。按照现有的农业扶持政策,这个群体很难获得政策扶持,既不是种粮大户,也不是养殖大户,属于“三不靠”。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就是要为这个群体量身定做一套扶持政策。
吁贱发创办的就是一个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总占地面积208亩,集水稻、蔬菜、瓜果种植、水产养殖和家禽养殖于一体。而在当地,规模种养基地已有600余个,相当一部分已经具备家庭农场条件。缺钱,是吁贱发和许多农场主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些年农场的投入,基本上依靠自有资金,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少资金无力再扩大规模。
据南昌县农经站站长樊小平介绍,4月下旬,他们已经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了家庭农场扶持政策方案,核心就是解决当前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如缺少流动资金、融资难等。今年该县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达1800万元,目前已经确定将家庭农场纳入扶持范围,在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用房、设备采购、贷款贴息、流动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今后还会逐年增加扶持资金的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