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0日
赣县阳埠乡一腐竹加工户正在灶台制作腐竹。
近日,记者在赣县阳埠食品厂看到,厂长毛忠东正在将包装好的腐竹装车,准备运往赣州。毛忠东是赣县阳埠乡阳埠村人,作为阳埠乡探索机械化生产腐竹的第一人, 阳埠腐竹带他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但是,阳埠腐竹作为传统产业,存在产品品种单一、品牌效益未能真正发挥、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如何打响“阳埠腐竹”这个品牌,如何让阳埠腐竹走上一条产业化发展的快速通道,是毛忠东等阳埠人要共同思索的问题。
手工制作 鲜嫩可口
“赣县阳埠乡有‘中国腐竹之乡’的美称,阳埠腐竹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曾被列为朝廷贡品。鼎盛时,阳埠腐竹加工户有500多户,生产的腐竹远销上海、北京。”赣县阳埠乡党委副书记李群说起阳埠腐竹悠久的历史时,一脸的自豪。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阳埠腐竹加工户减少到150多户,年产量也只有15万公斤左右。说起其中的原因,李群认为,传统的手工制作很辛苦,加上上世纪90年代,全国刮起了一股农民外出务工潮,导致制作腐竹的农户锐减。
“别看阳埠腐竹吃着香甜可口,但是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啊。制作腐竹的农户每天凌晨4时就得起床,洗黄豆、磨黄豆、煮黄豆,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每道工艺都是纯手工制作,保证了阳埠腐竹的优质口感。”4月28日,记者与李群来到阳埠乡腐竹加工户李大爷家中。只见李大爷面对着十几口煮着黄豆汁的平底大锅,不停地在锅边走动,当黄豆汁上翻起了一层蛋黄色的皮状物时,就立刻用铁片将其捞起,迅速挂上竹竿。李群告诉记者,这东西就是基本成型的腐竹了,等晾干后放回到锅里过一道豆汁,再捞起晾晒,腐竹就做成了。
产量有限 供不应求
“目前阳埠腐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阳埠腐竹是纯手工制作,年产量为30多万公斤,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且由于供需矛盾,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假冒产品,给阳埠腐竹这个品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据粗略估计,目前市场上只有三分之一的阳埠牌腐竹是真正产自阳埠。”李群说。
为适应市场需求,多年来毛忠东一直在探索如何扩大阳埠腐竹的生产规模。2004年,在阳埠乡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毛忠东引进了蒸汽设备,虽然生产效率提高了不少,但是生产出来的腐竹口感大打折扣,最后不得不放弃,依旧采用传统的柴灶加热,纯手工制作。但毛忠东并没有放弃规模化生产的探索,今年毛忠东准备抽空去外地看看,希望能找到一个既能提高生产规模,又不影响阳埠腐竹优质口感的好办法。
如今在阳埠乡,制作腐竹的农户有300多户,但大多是老人。不过,毛忠东并不为这项传统产业的传承问题感到担忧。“制作阳埠腐竹需要耐心,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只有老年人更有耐心制作腐竹,但是当年轻一辈老了以后,他们也一定会回来做腐竹,因为这门手艺已深深印刻在阳埠人心中。”
品种单一 亟待深挖
对于阳埠腐竹的发展现状,毛忠东并不满意。他觉得,阳埠腐竹的品种太单一,需要扩大规模进行深加工,提高阳埠腐竹产品的附加值。“将来,我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要继续扩大规模,建设一个更大的加工厂,加工厂中有烤房,有深加工设备。我还打算在阳埠建一个腐竹农家乐休闲中心,深挖阳埠腐竹的附加值。还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原料供应基地,目前生产阳埠腐竹的大豆大多数来自东北,而本地的大豆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如果今后能在本地建一个原料供应基地,将有助于提高腐竹的口感和市场竞争力。”
曾经有人建议,阳埠腐竹加工企业应该抱团作战,结成利益共同体,注册“阳埠腐竹”商标统一使用,增加阳埠腐竹的品种,提高腐竹产品的附加值,化品牌优势为经济优势,阳埠腐竹的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就此,李群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保护好“阳埠腐竹”这个品牌,确保阳埠腐竹的优质口感,让阳埠腐竹这个品牌发挥更大的效益。政府今后将在政策上、资金上加大对阳埠腐竹加工户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