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信丰县古陂镇古陂村是蓆狮表演的发源地,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蓆狮表演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8岁的谢达祥被列为传承人。近日,笔者来到古陂村,采访蓆狮表演传承人谢达祥。
从小梦想参加蓆狮表演
见到谢达祥老人时,他正从谢家祠堂里拿出蓆狮表演的道具出来晒太阳。老人告诉笔者,这段时间一直下雨,当天正好出了太阳,把这些道具拿出来晒晒,以免长霉了,“以后还要用呢”。听说笔者是来采访他的,他连忙招呼笔者到屋里坐坐。
蓆狮表演相传起源于明朝末年或清乾隆年间,是信丰县古陂镇别具特色、历史悠久的娱乐形式,其舞蹈模仿狮、牛的动作,配以夸张的舞蹈动作和音乐,具有相当高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谢达祥告诉笔者,从他懂事起,村里每年元宵都会举行蓆狮表演,那是他们村最热闹的时候。看着大人们那么尽情地舞着,他做梦都想去参加。不过蓆狮表演没有一定力气可不行,因此,直到13岁那年他才如愿以偿。从那以后,他每年都会参加蓆狮表演,由于吃苦肯学,渐渐地,他成了村里蓆狮表演的能手。
如今梦想有一批接棒人
当笔者恭喜他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蓆狮表演的传承人时,他说:“这可得感谢县文化馆的大力支持,这几年每年都会下拨一定的活动经费,邀请外地人来我们这里参观,而且还会组织我们外出参加各种民俗表演,让蓆狮表演真正走出家门。去年,为做好蓆狮表演的保护和传承,我们打算在村里成立一个蓆狮理事会,建立规章制度,安排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和器材保管,挑选身体素质好的接班人,重点培养他们造狮和舞狮的技能。”
令谢达祥感到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蓆狮表演不感兴趣了,加上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谢达祥等人只好到其他几个村去选接班人,“结果只有一个40多岁的人愿意学,而且时间还不能保证。我们的培养计划就没影了。现在真正会造狮和舞狮的人大多数已经70多岁了,等到我们这批人不在了,这一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可能真的会失传,那时我们就没法向上一辈人交代了。”他失落的语气中带着深深的自责。
谢达祥有个梦想,希望趁着自己这批老艺人身体还行,在政府的扶持下,一起保护好现有的道具、曲牌、舞蹈资料,制定传承人保护和鼓励政策,壮大传承人队伍,扩大蓆狮表演范围。同时在全县中小学开展“蓆狮表演进校园”活动,争取把蓆狮表演这一艺术推向全信丰,乃至赣南各地,让蓆狮表演代代相传,重现蓆狮昔日风采。 (李永斌 王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