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7日
六月十五日,宁都县廉租房小区内,小朋友在快乐地游戏。截至目前,宁都县已投入三点九亿元新建廉租房四千八百七十三套,面积二十七万平方米。 特约记者曾嵘峰 摄
2011年,我市紧紧围绕保障性住房的总体工作部署,继续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推进“三房合一”,即实行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三房合一”,统一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公租房),为越来越多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
截至2013年5月底,全市保障性住房已入住4.7万户。然而,跟严格的准入条件相比,公租房在退出环节并不顺畅。目前,我市总共清退68户公租房住户。如何更加有效地实行公租房动态管理,以保障更多的困难群众,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严格准入保公平
“房子比预想的好太多了,虽然在六楼,但通风好、光线好,我们一家都很满意。”6月13日,全南县城厢镇低保户郭杰平回想起今年春节顺利分到廉租房时的情景依旧激动不已。目前,我市已有近5万户中低收入家庭通过住房保障和房产部门建立的“三级审核、三榜公示、公开摇号、公证确认”操作程序,顺利获得保障性住房。
为了让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及进城务工人员享受适合自己的住房保障政策,我市按照“大保障、全覆盖”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举措。9年来,全市已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1.37万余套、面积626.93万平方米。为把严公租房“阳关分配关”,在申请审核过程中,我市严格执行“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程序。据市城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三级审核、三榜公示”就是公租房申请者资格必须由街道办事处(乡、镇)初审,并公示7天;由街办(乡、镇)、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和公安部门等组成联合复审小组复审,并公示7天;县(市、区)住房保障部门终审,符合条件的在街办(乡、镇)及网络上同步公示5天。
此外,为让申请对象平等参与分配,杜绝暗箱操作,我市还使用电子摇号系统,同步随机产生配租对象和配租房源。分配过程实行全程电视直播,邀请监察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申请人代表等到现场监督,公证人员进行全程公证。“摇号全过程都是自己亲自参与的,全程公开,我们对这样的做法非常认可。”对于公开摇号郭杰平如此表示。
堵住“黑洞”促清退
公租房住户既要合理“进”,也要合理“出”。对此,我市建立“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台账,对已经享受廉租住房保障的对象在每年度开展一次年审工作,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人口及住房等情况发生变化并经审核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取消其保障资格,退出保障,实现廉租住房的动态管理。
为堵住利益输送和不规范的财政补贴这两个“黑洞”,我市的公租房承租期一般不超过5年,其间如果承租人不愿租住,可随时退出,但不能转租和上市交易。租赁期满后,仍有住房困难的,可以继续提出租赁申请。对转租、转借等违规违约者解除租赁合同,收回承租的公租房,并记入信用档案,申请人和共同申请人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对不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但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将其调整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以调高租金的方式让其继续租住。
同时,对于取消承租资格却未按时退出的家庭,责令其限期退出,逾期未退的,按照同地段同结构房屋市场租金补交租金差额;对于拒不退出的,采取法律形式,由司法部门清退。对于不符合保障条件且已办理他处产权登记的申请人或共同申请人,协调产权登记部门冻结其名下产权,直至其办理退出手续后再解冻。
健全机制解难题
“尽管我们探索了公租房的腾退措施,但是公租房在退出环节并不顺畅。” 6月14日,在我市城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办公室,住房保障科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全市清退的68户家庭中,90%以上都是我们劝退的,主动腾退的很少。”
该负责人坦言,尽管对保障房供给设定了多道严格的审核程序,但居民收入来源越来越多样,而审核涉及房产、车管、民政等多个职能部门及街道社区,目前相关单位又未形成统一的信息网络,对申请受理、审核、动态管理造成了不便。同时,我市对利用不正当手段骗购、骗租保障性住房的收回,缺乏具体的程序性规定;对不具备享受保障性住房条件时如何回购其住房,也缺乏有效的强制手段等,这些都给公租房腾退带来一定的困难。
该负责人表示,要解决公租房腾退难的问题应该从根本上做好准入、公示、管理、退出等四大环节工作,要加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社会监督、依法惩处三大机制,确保实现公租房阳光分配。加快推动建立住房保障、房地产、民政、公安、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居民经济状况核查系统,查看申请家庭的存款账户、股市账户、纳税记录、房产登记、公积金缴纳等情况,从而了解申请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提供申请保障性住房所必需的核查报告。
据悉,针对当前腾退难的现状,我市还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后续管理制度,力争早日出台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规定等配套政策,进一步探索建立住房保障诚信档案,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和退出机制,实现保障性住房动态管理。同时,切实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审核、公示、配租、监督、退出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让公租房能保障更多困难群众。(见习记者钟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