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 >> 正文内容

跨国药企“救赎”:葛兰素史克在华业务驶入“缓行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王蔚佳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8日

    “GSK是解散了销售队伍,辉瑞转向和本土的九州通合作,”一位接近GSK人士说道,“下面的市场很难做,外企以前的重点市场都是大城市的大医院,根本没有基层推广的经验,很快就发现自己被陷进去了”

  葛兰素史克(GSK)中国区商业贿赂案的庐山真面目仍有待警方揭开,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持续保持20%增速的中国市场将因“变故”而驶进缓行区。

  对于GSK中国的跨国制药同行来说,近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区市场已成各自的必争之地,也因此被大洋彼岸的总部压下更重的业绩任务。投资、并购、合作、研发……在快速适应和完成“本土化”的过程中,各自的“中国区”都在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

  “恨自己跟进得太慢”

  GSK中国区已经不得不做出一些必须的调整,比如,公司治理,以及无疑将被牵连和影响的业绩。

  “案件影响最直接的是和医院直接相关的处方药销售,这一块一直是GSK最强和增长最快的部分。”昨日,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接近GSK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去年中国区的处方药销售增速甚至超过了25%。”

  GSK最新披露的201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2013年一季度全球处方药和疫苗销售下滑2%,其中美国市场下降6%、欧洲市场下降3%,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亚太区则平均增长8%。

  全球市场整体下滑的过程中,中国区已经连续多年增速超20%。

  “我们在中国的增长率远超全球的增长率,这个速度也比其他新兴市场的平均增长率还要高,而比全球的平均增长率就高得太多了。”GSK中国区总裁马克锐在年初公布业绩时曾公开表示。

  “外企这两年在中国的增速普遍很快,一方面欧美等市场受经济影响普遍疲软、增速缓慢甚至停滞,市场也趋向饱和,另一方面中国支付能力增强、医保付费范围扩大,市场迅速放量。”昨日,某医药行业咨询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基本上他们每年都会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再调高业绩目标,在基数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做市场的困难也开始上升。”

  2008年开始,GSK调整了全球战略,将中国作为公司未来的战略重点,其擅长的疫苗和处方药等领域作为重点,加大对中国市场的销售力度;而在可以绕开医院的处方药领域,则重点开始向三四线城市转移。

  对基层市场的战略转移很快被第二年公布的中国医改政策证明了其敏锐性——2009年,当中国新一轮深化医改政策公布,政府大幅增加对基层医疗的投入,“3年内投入8500亿元到医改中”,而在2011年3月份,该项投入的金额进一步被增加至11342亿元,其中有接近一半是投入到基层医疗中。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和资金刺激下,很多外企都只恨自己跟进得太慢了。”前述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包括全球最大制药公司美国辉瑞等在内的跨国制药巨头,纷纷开始组建专门针对基层市场的销售团队,而法国赛诺菲索性在2011年直接成立了外企中首家基层医疗事业部,并计划组建一个1000人规模的庞大团队。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