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董云峰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9日
在宏观经济持续探底的背景下,发端于去年末的信用降级大潮,在近期愈演愈烈,为中国债券市场诞生以来前所未遇之景象。今年以来共有84家债券发行人与32只债券被降级,超过了之前所有年份降级数量的总和。
除了降级大潮,在债市监管风暴、银行间市场“钱荒”、企业债自查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冲击下,近来债券市场始终弥漫着紧张气息,一二级市场“寒流”难退。
在价格波动剧烈的交易所市场,近期多只公司债遭遇暴跌,收益率突破10%,最高甚至超过15%。
降级案例数超过往年总和
7月17日,中诚信国际将宁波太平洋海运有限公司(下称“太平洋海运”)的主体信用等级由BBB降至BB,并列入可能继续降级的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这是本周爆发的第三起降级事件。在太平洋海运降级公告发布的前两天,即2013年7月15日,中诚信国际将“2012年芜湖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人之一的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主体信用等级由A-调降至BBB+。
同样在7月15日,联合资信发布跟踪评级报告,维持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但是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然而,这不过是今年信用降级大潮的延续。据《第一财经日报》统计,2013年以来,债券市场共有84家发行人主体评级被调降(包括展望为负面),32只债券的债项评级被调降。在跟踪评级报告密集出炉的6月份,共有40家发行人和20只债券被降级。
据海通证券统计,从评级机构来看,上半年鹏元资信客户债券评级下调最多,为10只;其次是联合资信客户,共6只。从下调债券原评级水平看,16只原评级在AA+,11只原评级在AA,显示AA+与AA评级个券最良莠不齐。
在遭遇降级的债券中,共有10只民营企业债券,行业比较分散,表明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的自身经营因素重于行业因素;共有14只地方国有企业,其中4只为城投,其他均为重化工业行业企业:集中在钢铁、光伏和化工行业。
不过,进入7月,降级势头并没有就此打住。据记者梳理统计,7月份至今,又出现了12家债券发行人和1只债券的评级被下调。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