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6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赵明月 见习记者 贾雪|北京报道
小额贷款公司的老板们从未像今年上半年这般迷茫。
一方面,政策一直在释放积极的信号,困扰小贷公司的融资难题,因为私募债、私募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有望得到彻底解决;另一方面,不良率的节节攀升,至今“身份不明”,也使得小贷公司们饱受非议。
“我们的结局会怎样?”不止一位小贷公司的高层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
小贷公司从2005年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8年了。“8年对于一个小孩来讲,应该可以跑起来了,但因为种种原因,现在有不少小贷公司还处于仅能维持生存、正努力思考怎样活下去的阶段。”中国农业大学金融系主任何广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30万亿市场只做了15万亿
2008年5月,银监会联合央行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小贷公司虽然仍属于非金融机构,但却获得了合法身份。
而据中国人民银行今年7月29日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贷公司7086家,贷款余额7043.3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5年前增长了4.3倍和8.2倍。上千家机构已实现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
对于小贷公司规模快速扩张的原因,一位国有大型银行信贷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信贷规模紧张导致企业资金饥渴,这给小贷公司们提供了广阔的客户基础。
小贷公司主要满足的是贷款资金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它填补了银行留下的真空地带。
如果没有小贷公司,中小企业很难在银行贷到款,且不论漫长的调查、审查、审批流程,光是固定抵押物一条,就足以让他们望而却步。而“短频快灵”的小贷公司恰恰解决了他们“小额、分散、短期”的资金需求。
“另一方面,可贷资金的紧张致使贷款利率上扬,借贷业务丰厚的利润,也使得民间资本对小贷公司的兴趣升温。”上述信贷部人士指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多方求证了解到,小贷公司放贷平均年利率在20%左右,除去运营成本,资本回报率一般在10%以上,对于缺少投资渠道的民间资本来说,小贷公司着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么,中国小额贷款市场到底有多大?
“小额贷款是中国信贷市场的蓝海。”瀚华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张国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曾做过这样一个推算,中国中小企业有1000万家,假设平均需要500万元的资金;个体工商户接近4000万,假设户均资金需求为30万元。再假设其中30%不愿意借贷,愿意借贷的里面,30%有较大风险,最后算出来,这个市场应该是30万亿元,但我们现在只做了1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