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黄湘源:大牛市本质上乃是改革的红利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4日

    不管创业板怎样一忽儿暴涨一忽儿暴跌,也不管主板怎样一忽儿利好一忽儿利空,这与其说是人们主观预期摇摆性的表现,不如说是政策不确定性的反映。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那些每个月都随着数字而改变观点的人,其实并不懂经济。笔者认为,这句话用在股市,也同样很适用。走过了将近5年的漫长熊途,谁不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地盼牛市。人心思涨,这是市场走好的重要心理条件。但这并不等于说就可以将某些有可能短期影响市场人气高低的因素简单地视作决定牛熊转向的重大条件。对于还没有并且暂时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政策市环境的沪深股市来说,除了实体经济的支持之外,牛市本质上乃是改革的红利,不改革又何来改革红利?又何来牛市?

  无可否认,证监会近期连续出台并且还在酝酿出台一些顺应民意或短期内有可能利好市场的政策性措施,但同样不容否认的是,众望所归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文件的出台迄今依然没有时间表。6月20日以来,短短3个月,沪深股市先后发生1%至1.5%以上的跌幅5次,2%以上的跌幅3次,5%以上的跌幅1次。这在以往并不多见。市场一再因IPO传闻而动荡的现象充分说明,市场需要IPO改革和重启的知情权。相关信息越是朦胧,市场越是放心不下,就越是容易被忽悠。

  坊间流传一种说法,IPO改革新方案迟迟出不了台,是因为“未做根本性改革”而通不过。不管真不真,这至少同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市场人士的看法不谋而合。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多数人比较一致的看法。

  沪深股市最大的弊端在于“重融资轻回报”。迄今为止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反映的都是融资方的融资需求和相关利益机构的利益主张,始终认真没有考虑回报投资者。发行价、发行市盈率、超募额的“三高”,正是“重融资轻回报”的恶性表现。“三高”不灭,投资者为寻租埋单,二级市场为一级市场埋单,中小股民为大小非大小限减持套现埋单的格局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

  现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IPO改革可以在目前行政审批的框架下,通过控制融资总量的方法来实现。事情真有可能这么简单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历史上,IPO不是没有实行过额度制。事实上,正是由于额度制才使得行政审批不仅成为利益输送的载体,也成了利益交换的工具,成为造假欺诈的防空洞,成了一种维护既得利益团体的腐败机制。若恢复额度制,也许不难暂时在数量上减轻一点市场对融资压力的恐惧,但只要“重融资轻回报”在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一切都将故态复萌,皮毛的改变和不改变,并没有根本区别。

  沪深股市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彻底的制度性的根本改革,方向是使IPO不再成为一种建立在行政审批制基础之上的市场资源垄断。这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绝非一些诸如发行额度控制或定价方式改革之类的小打小闹的改革或改良所能替代得了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纵然在某些有限的局部的时间或空间范畴内不无某种利好作用,但终究非解决问题症结的根治之道。举例来说,优先股制度只有在被引入IPO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起到从根本上消除大小非大小限减持套现“堰塞湖”的作用,否则,岂不等于又为银行股之类的再融资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在绝大多数投资者只有通过做多才有可能获利的市场条件下,将T+0机制还给市场,无疑是顺应市场需求的必要之举。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的实施,也体现了有条件地淡化行政审核和减少审核环节的差异化审批制度安排。不过,这些都算不上真正的或根本性的改革。真正的改革或根本性的改革,就是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社会可做好的就让社会去做,政府管好应该管的事,让市场的内生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更大活力。

  若没有这样真正的或根本性的改革,对于以预期为信心的股市来说,意味着没有方向,没有主心骨,也就不可能有政策红利。在这种情况下,纵然“钻石底”、“玫瑰底”的说法再好听,牛市的预测再振振有词,创业板概念、手游概念、自贸区概念、土地概念、优先股概念以及并购重组概念的炒作再怎么此起彼伏,也不过是炒作而已,哪里会有牛市,更遑论大牛市了。(作者系资深市场评论人)

分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