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5日
|
□尹其奇 谢海燕
走进全南县,青山秀水与千年古村的遗风交相辉映,绘就了多姿多彩的秀美画卷,而绿色生态,成为其中主色调。
近年来,全南县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扬生态优势力促城乡增美添绿。目前,该县森林活立木蓄积772万立方米、活立竹数量2150万根,森林覆盖率达82.51%,生态指数为88.88;先后入选江西省首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第二批省级生态县创建重点范围、全省碳汇造林试点县;近七成乡镇被评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
生态立县 构建绿色屏障
全南县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是典型的山区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南最具魅力、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大的比较优势。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生态优势,全南县以实施省级生态县和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为抓手,全面开展了退耕还林、长防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和造林绿化“一大四小”“森林城乡 绿色通道”建设,近两年来,累计完成造林绿化6.7万亩;以万棵树木进城入院活动、义务植树活动等绿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增绿、扩绿、护绿行动,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地格局。目前,该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95平方米,新增省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被评为“全省林业建设先进县”。
与此同时,该县把绿色长廊建设与“生态立县”战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相结合,全力打造绿色长廊精品工程。该县投入2亿多元实施了梅子山公园改造以及弟子规公园、桃江公园和湿地公园新建等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四季常青的城市绿色屏障。目前,该县已建成省级以上公园、保护区3个,规划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57.41万亩,实施天然阔叶林禁伐保护40万亩,实施公路沿线景观林限伐17万亩,全县林地保护面积达114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60%。
节能减排 打造绿色家园
“入则可坐享都市生活之繁华,出则可静观自然山水之纯美……”这样美好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如今对全南市民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梦。
近年来,在经济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全南县人居生态环境质量也在逐步改善。目前,该县过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在90%以上;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率保持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
为推进节能减排,积极营造绿色宜居环境,该县筹资上亿元大手笔推进了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8.8%和91.5%。以控制扬尘污染、燃煤及粉尘污染、工业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为重点,不断深化“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世界环境日”“蓝天行动”等主题活动;以桃江、黄田江流域的排水污染企业为重点,集中开展了“企业达标排放大排查”行动,对全县7家重金属排放企业进行全面排查。
同时,按照“开发未动、环保先行”的要求,严格实行项目引进环保责任追究制和环保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强化了矿业企业监督管理,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严格控制上游区域新、扩、改建项目的审批,实行排污总量控制,有效防止新污染源的增加,减轻对水源保护区的污染负荷。仅今年以来,共受理解决群众投诉112件,现场监察150多次,下达责任整改通知15个;婉拒未通过环保部门评估审批的工业项目9个,总投资10亿多元。
产业升级 致力绿色富民
仲秋,正是悠然赏桂时。中秋小长假,在全南县南迳镇万亩古韵梅园,一拨又一拨的游人沉醉在幽幽桂花香中流连忘返。
围绕“特色立县,生态崛起”目标,全南县致力打造“全国有特色、江西有规模、全南有产值、林农有效益”的现代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深入推进农产品示范基地和“一乡一品“建设,多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专业镇、特色镇和专业村、特色村,不断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该县加大了绿色产品认证、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和品牌创建工作力度,增加高效生态农产品附加值,着力打造高峰生态农林、厚朴生态林业等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已建成厚朴、桂花、梅花、罗汉松等芳香花木基地30个,总面积近6万亩;涌现林下种养大户上百个,养殖山地鸡、中华竹鼠、中华鲟等野生动物30万羽(只、尾),带动全县8000多户农户受益。该县还瞄准现代人回归自然、注重养生的心态,着力打响“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品牌,构建以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绿色山水为主线,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和红色资源为特色,地域文化为底蕴,生态为卖点的大旅游格局,逐步使全南成为江西生态旅游热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旅游休闲的“后花园”。仅今年以来,吸引国内旅游人数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