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6日
安远凤山乡东河村村民在晾晒粉皮丝。(资料图片)
有客人来时,安远人通常煮一碗热气腾腾的粉皮丝加荷包蛋来表达自己的待客热情,这也是安远人接待客人的传统礼节。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繁琐的制作技艺和落后的营销方式,这一被誉为安远美食的粉皮丝因难以突破市场瓶颈,一度被世人所淡忘。安远粉皮丝如何走出本地市场成为大众“粉丝”?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传统粉皮丝在县内受青睐
安远粉皮丝生产历史悠久,是安远特色食品之一,颇受人们喜爱。以前,每年夏秋“双抢”过后,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年食用的粉皮丝。为满足大众的需求,该县涌现了一大批专业生产、出售粉皮丝的家庭作坊,以满足安远粉皮丝市场需求。
在安远县,粉皮丝作为特色食品在各大超市和南杂店都有出售。每到圩日,各地农贸市场都摆满了粉皮丝,内部市场非常火爆。据了解,安远每年内销的粉皮丝均在3000万公斤以上。
为何安远粉皮丝在本县内会这么受青睐呢?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粉皮丝家庭生产的凤山乡凤山村村民赖孚波介绍说,原因有二:一是粉皮丝是安远的传统美食,大家都习惯于用它待客,把它当做早餐;二是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吃得好又吃得方便成了一个很受重视的问题,安远粉皮丝正好符合人们的消费心理。人们不但要好吃,更要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安远粉皮丝是用优质大米经过独特的加工方法纯手工制作的,口感爽滑、纯香,还有很强的韧性。
外部市场反应冷淡
安远粉皮丝总体质量优良,是一种营养丰富、烹调简便的可口食品,理应易被大众接受。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安远粉皮丝墙内开花墙外并不香,在江西省以外还不为人所识。安远有大大小小粉皮丝生产户60余家,年产量4000多万公斤。但是,每年的粉皮丝绝大部分都在本地出售,外地市场销售量仅占总产量的1/10。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安远县工商局一科室负责人吴可胜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其一,生产规模受传统制作方式限制。安远粉皮丝,按照传统的制作技艺需要手工制作,家庭作坊是主要生产方式,再加上复杂的制作工序,致使粉皮丝的生产形成不了规模。
其二,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品牌意识不强。粉皮丝大部分由群众自产自销,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和流程,也没有专业生产的机器设备,更没有创设出一个好的品牌,因而市场上的粉皮丝良莠不齐,给消费者选择带来很多不便。
其三,粉皮丝销售者的营销理念滞后。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任何一种产品的销售都需要包装和宣传。安远粉皮丝没有注册商标和进行持续、深入的宣传推销,所以也只能是停滞在本地市场,走不出去。
粉皮丝如何成大众“粉丝”
做大做强小吃产业,不仅有利于安远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全民创业,还可以让更多的县外、省外甚至境外的游客认识安远、了解安远,打造本地小吃品牌。
然而,安远粉皮丝与沙县小吃等已走向全国的名小吃相比,大多数尚停留于手工作坊、小规模经营的发展层次上。如何把安远粉皮丝做大做强,让其成为一个富民的品牌产业,从而走向全国,使之成为大众的“粉丝”?
去年以来,该县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今年初,该县在车头镇组织40多家生产户成立了粉皮丝专业合作社,采取商标、标准、包装、价格、运作等“六统一”模式,当年实现产值50多万元。同时,该合作社还在媒体上宣传推介产品,所生产的粉皮丝远销至深圳、广州等地。
专业人士认为,要让安远粉皮丝走得更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就应该从三点上进行积极改革,一是政府要对粉皮丝发展给予资金、政策扶持,引导组建相关合作社;二是强化商标意识,对产品进行精心设计与包装;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多渠道宣传。
目前,安远相关部门正着手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提出了搞好安远粉皮丝建设的规划,成立安远粉皮丝系列小吃发展领导小组,积极做好安远粉皮丝系列小吃的发展规划、规范运作、宣传推介、推动创业。同时,对粉皮丝生产户在资金、税费、厂房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做大做强粉皮丝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