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4日
秋高气爽,走马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远处富康工业小区内几座工厂竞相开工建设。连续赶工多日的郑旭正在机器轰鸣的工地上指导安装设备,他兴冲冲地说:“龙南资源丰富,赣粤高速、105国道、京九铁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在这里投资最适合不过了!”他就是龙南县新能锆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眼前这12栋在一年之内拔地而起的厂房,总投资约6亿元,年生产1000吨海绵锆、20吨海绵铪,年产值可达10亿元。
郑旭说:“我们最初投资的方向是在沿海地区,但当我们来到龙南之后,就被这里的环境吸引住了。这里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政府招商人员个个都是行家里手,专业、到位的服务让人折服。”据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1月至9月,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项目14个,签约资金143.31亿元。其中亿元项目10个,签约资金140.17亿元。新能锆业只是龙南县招商引资的一个缩影,2013年前三季度,该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3.27亿元,同比增长10.5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5亿元,同比增长10.1%。
创新招商引活水
一个城市的魅力指数,与这个城市对外开放的程度成正比。开放的龙南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这是龙南人观念转变的结果,彰显了城市与世界携手同行的自信。
从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来龙南考察,到深商产业园选址、正式签约落地,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100天。龙南究竟靠什么吸引了这家知名商会?该商会副会长林慧表示,龙南的经济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自己尽管是第一次来龙南考察,但是可以充分地感受到龙南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成熟魅力。“龙南的优惠政策与其它城市相比并没有多大差别。”林慧说:“但是该县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理念让我心动,县领导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和招商人员的认真和坚持让我感动。”
为了提高对外招商的有效性,龙南县对外开放在“实”字上动脑筋、下工夫,改变了传统的招商体制和机制,“踏石有印、抓铁留痕”取代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创造了极具特色的专业招商、走访式招商、敲门式招商等方式,真正引来并留住了充满生机的好项目。除了依靠本地干部、企业家招商,该县还进行“遥控指挥”,通过聘请招商引资顾问招商、委托龙南在外务工人员收集招商信息,实行了代理招商和信息招商。正是这种合作的诚意和务实的作风,促使更多客商开始注目龙南、走进龙南、选择龙南、扎根龙南。
真情安商筑暖巢
引来投资,还要支持发展,这是龙南人对外开放的原则。
为给开放型经济发展铺就“高速公路”,龙南县开展了“百名干部联百企”活动,通过下派干部挂点帮扶企业、深入企业问难、政银企对接、治乱减负专项整治等活动,实现服务载体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质量优化。同时,通过政策扶持、信贷支持、要素调度、服务优化等措施,重点扶持勤业工业、汇森家具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针对企业的用工保障问题,加强与西部地区的劳务对接,举办各类企业用工招聘会,引进县外务工人员入园就业。今年4月,该县出台了《关于2013年安商服务工作的意见》,对龙南经济开发区内企业分级,推行 “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跟踪服务机制,并安排了安商服务县领导29个,安商服务单位67个,挂点服务113家企业。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各安商服务单位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11个。
在优越发展环境的鼓舞下,众多企业纷纷增资扩产,如龙南劲德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6000万元扩建高频头生产线、龙南金泰阁钴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6000万元进行二期工程建设、新天宏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809万元建设砂石分离项目等。“我们之所以敢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大手笔增资扩产,主要得益于龙南安商服务的全力支持。”勤业工业(龙南)有限公司负责人赖增浓说:“我们不仅有信心在龙南扎根落户,而且还要在这块土地上播种先进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