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景区不设垃圾桶 网友:考验素质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7日

  事件回放 “景区将取消所有垃圾桶,游客请随身携带垃圾袋,自行将垃圾装入袋中带出景区。”日前,贵州省荔波县樟江旅游景区启动创建无垃圾景区活动。据介绍,此举是为了助推生态旅游、环保旅游,在全国属于首次尝试。

  更具象征意义

  无垃圾桶后,能否实现地面无垃圾?该景区寄望于游客自觉,可这种设想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每逢节假日旅游高峰期,关于各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报道总是不绝于耳。在游客素质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该景区提出“创建无垃圾景区”,更像是引人关注的噱头。

  景区文明是怎样来的?一方面源于广大游客自律,另一方面需要无缝隙的科学管理。在自律意识亟待提高的情况下,当地景区要实现上述目标,还是首先应该强化相关宣传、加强管理,出台更多让人不乱丢垃圾的便利举措。

  (毕晓哲 石家庄 市民)

  文明也需“导游”

  做任何工作,都要把握好一个“度”,否则善意的初衷也可能结出恶果。试想,以往景区有垃圾桶,一些游客都做不到“垃圾入桶”。一旦取消了垃圾桶,乱扔垃圾现象将可能会更普遍。景区取消垃圾桶,不仅高估了游客的文明素质,而且也是对自身管理智慧过于自信。与其说这是一种创建无垃圾景区的管理创新,不如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管理“洁癖”。

  游客的文明离不开景区管理者的正确引领。比如,给每名游客发一个垃圾袋,以便于做到垃圾随人走和垃圾入桶,这本身就是对文明出行的一种“导游”。

  (汪昌莲 湖北嘉鱼 公务员)

  对素质的考验

  笔者认为,该景区创建“无垃圾景区”是一大创新,将会对游客形成无形约束,值得期待和肯定。

  刚开始,可能会遭遇一些挫折。比如一些游客不理解、不配合、嫌麻烦等。但从长远看,这未尝不是对广大游客的一种提醒、教育和引导。景区内没有垃圾桶,垃圾是扔在地上还是放进手中的垃圾袋?凡是讲文明、有素质的游客,显然都应选择后者。这个作出选择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促人自省、教育引导的过程。

  (苑广阔 广西桂林 职员)

分享: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