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9日
个人档案袋虽是一个不起眼的牛皮纸袋,却承载着包括毕业院校、奖惩情况、职称评定、转正定级、工作调动、工龄等各项个人信息。长期以来,档案是证明一个人身份的重要证据,人生中的每一步均记录在案,打上烙印,无法改变。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种状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人档分离”“死档弃档”“自揣档案”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人更是视人事档案为鸡肋。
现状: 档案渐被“冷落”
“你的档案在哪儿?”
面对提问,在赣州市中心城区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做销售员的王敏一头雾水。
“毕业那么多年,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去了哪里。”王敏在外地读的大学,第一份工作是在南昌一家小公司做送货员。由于公司没有人事权不能接收人事档案,档案也不可能还留在学校。“也许被转回到赣州的人才市场了,只不过我从没找过。”之后,王敏回到赣州,到了现在的公司,但同样没有将档案调入所在单位。时间一长,档案这个词在他的脑海中渐渐隐去。
像王敏这样的“小迷糊”在如今的大学毕业生中并不少见,他们对档案不了解,也不关心,甚至已经毕业几年,档案还放在学校,还有的将档案放在家里,更有甚者早已把档案丢失。同时,在各省市的人才市场,越来越多的档案被遗忘而无人问津,有的甚至成为“死档”。
与王敏相比,李晓辉稍显幸运。她知道自己的档案在哪里,还为此缴纳过管理费。但在她眼里,档案实为鸡肋。
“大四时,学校便向我们强调档案的重要性,那时我也很认同,毕竟是从小到大的证明,有我的各种奖励和荣誉。”李晓辉回忆说,3年前,她从广东省清远市一家事业单位辞职,当从人事部门领到介绍信和那份贴有密封条的档案时,就像拿到一件珍贵的宝贝。去人才市场办理人事代理时,她缴纳了每年240元的管理费。头两年,她总是自己上门缴纳。但如今,她决定不再缴管理费。“我现在自己做生意了,根本用不到人事档案,索性放弃了。不过有时还是怕出问题。”
一项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达2.36亿。抛开那些考上公务员,进入体制内,或者被聘入到大国企的流动人口,在民企、私企、外资单位的大多数人中,“人档分离”的现象不在少数。如果不是需要,时下,试问还有多少人会主动关注自己档案的去向?而因档案遗失引发的诉讼、因档案管理引发的麻烦也已不再新鲜。
疑问: 档案究竟有什么用?
被很多人看做鸡肋的人事档案,真的一无是处吗,它究竟有什么用呢?
随着近几年就业渠道的拓宽、人事审批制度的改革,人才流动提速,档案的作用不应该被漠视,而是更突出。事实上,记录着一个人功过是非的档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档案管理专家的眼中,档案绝不是鸡肋,它跟劳动者利益密切相关,没有档案,个人切身利益就无法保证。
2009年大学毕业的小周,应聘了一家出版公司担任编辑,由于公司是私企,对员工的档案、户口都没有硬性要求。因此她与其他同事一样,没有在意这一问题,档案一直带在身边。今年,小周辞职报考村官并被录取,却由于没有将档案及时托管,工龄只能从今年算起,白白丢掉了4年工龄。
档案保管不慎而出问题的例子不胜枚举,诸如繁重体力、有毒工种等特殊工种的工作年限认定不清,只能按正常时间退休;如大学生档案丢失,身份或将遭到质疑,即使有毕业证,一旦正规用人方要查档案核对时,也会有麻烦;除了办社保,在正式工作调动和办理落户等手续时,也都需要档案。
据赣州市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人事档案很重要,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身家性命”。档案是一个人经历、学历、职称、政审、能力、性格等情况的记载,表明一个人的行政隶属关系,并且是为其提供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等相关人事服务的依据。没有档案,办理养老保险、职称评定就很被动。比如说,毕业生办理档案代理后,就可以享受到与国有单位工作人员相同的人事待遇,特别是一旦毕业生进入国有正式单位,其转正定级、每年干部身份的保留、工龄的计算、档案工资的调整、职称资格的评定等对其资历认定、提高待遇和核定工资等都有好处,不会出现断档情况。
归结起来,个人档案有六大功能:其一,保留个人原有干部身份;其二,办理工作调动时需要个人档案;其三,参加公务人员招聘考试,需档案确定身份;其四,办理个人退休手续时,要查看档案记录;其五,专业职称晋升的参考依据;其六,出国政审和公证时,需要查阅个人档案。总之,如果没有档案,个人的一些权益就得不到保障。
提醒: 应到人事部门妥善存放档案
基于人事档案的重要性,人事部门提醒:“档案作为记录一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内容的文件材料,发挥着凭证和参考的作用,很多手续没有档案根本办不了,因此,必须妥善保管个人档案。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来说,档案还是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录用审核人才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必须把它放在有资质的单位或人才市场进行保管。”
按照国家规定,凡通过双向选择已同各类非国有单位和实行聘用制的国有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暂未落实就业单位正在择业的毕业生、准备复习考研或自费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均属流动人员范畴,其档案应直接移交给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管理。
目前国家对于毕业后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档案,一般采取三种管理办法:一是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人社局下属人才交流中心接收,并由个人去办理托管手续;二是把档案留在学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申请档案留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的,学校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学校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三是把档案转至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