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2日
|
□陈媚 邱峰 记者谢若闲 实习生黄茜茜 文/图
“聚焦城市公共设施”系列②
考上赣州中学之后,高一学生李浩东的上学路更加漫长。“我家附近的公交车只有137路,我需要转一次车才能到达学校。”李浩东说:“不过,现在很多旧的公交车都换成了新车,乘坐起来更加舒适了。”
家住赣州开发区的邹崇玉告诉记者,他每天乘坐公交车去离家仅4站路的公司上班很方便,但是生活出行十分不便。“要乘坐公交车前往老城区,需要走很长一段路,希望赣州的公交线网和站点设置可以更密集、合理些,这样,老百姓的出行也更加方便。”
和李浩东、邹崇玉一样,在我市中心城区,每天大约有16.8万人次乘坐公交车出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我市发展公交优先还要破解哪些难题、要迈过几道坎?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头道坎:资金不足
日前,在我市中心城区的红旗大道、八一四大道、文明大道等主干道,53座公交候车亭旧貌换新颜。改造后的候车亭更加简洁大气,与城市景观相融合,市民候车也更方便。记者从市公交总公司了解到,后续的176座公交候车亭的新建改造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工作,预计将在明年春节前亮相。
尽管如此,面对市中心城区的742个公交站点,已有的310座公交站台候车亭,不到一半的比例,市民仍须站在路旁候车,没有一个遮风挡雨防晒的地方。
“去年10月至12月,市公交总公司逐步降低了K6路、127路、112路、115路和117路等多条公交线路的票价,并开通了多条冷僻线路,并优化了部分线路。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低成本要求,另一方面是公交营运部门运行成本高、连年亏损的现状,再加上公交场站建设和候车亭改造的高额支出,在公交企业成本规制尚未获批的形势下,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市公交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多年来,市中心城区大部分线路的公交车票价还维持着1元/次,其中还包括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票价减免和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票价优惠,相关部门的营运压力大的可想而知。这些年来,我市对公共交通事业的投入很大,但我认为,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业,理应得到政府的更大支持。”市政协委员雷健对记者表示。
实际上,近年来,我市对城市公共交通支持力度空前,共计投入1.33亿元购置了大容量、节能环保型公交车306辆,至此,我市已拥有公交车623标台,公交线路44条。“营运车辆的数量和质量近年来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从数量上看,我市离万人拥有10标台至11标台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此外,公交场站建设用地也未能落实,如水西片区首末站因未达到净地供地而搁浅,红环路公交首末站因拆迁问题而停滞,金岭西路综合服务站因购地资金难以筹集、无法办理相关手续。”市公交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二道坎:监管待加强
日前,记者看到,在红旗大道西段的公交专用道并没有成为公交车的专用通道,不但存在私家车占道行驶的现象,而且还有私家车暂时停靠在公交专用道上,妨碍了公交车的顺利通行。
市交警支队直属大队宣教科科长叶海燕告诉记者,我市交警部门不但在市红旗大道等部分路段开设了公交专用道,而且在部分单行道和禁止左拐的道路或交通路口也允许公交车双向通行或左拐,最大限度地保证公交车的路权优先。
“交警部门给予公交的路权优先确实给公交的运行提供了很大方便,增加了我市公交网络覆盖率。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专用道和两轮车混行的模式成为公交专用道的一大缺陷,公交车随时可能被两轮车逼停,再加上其他机动车辆对公交专用道的挤占,公交专用道并未起到公交‘专用’的作用。”市公交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根据《赣州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至2030年,中心城市将规划200公里公交专用道网络(不包括快速公交线路),形成网络化的公交专用道系统,如红旗大道、赣南大道、长征大道、兴国路等道路将设置全日专用道,贡江大道、东江源大道、文明大道、客家大道、洪都大道、蓉江四路、蓉江五路等道路将设置分时段专用道。
业内人士表示,在加速建立公交专用道网络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专用道交通秩序的管理。目前,许多司机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随意占用公交专用道,甚至还有些车主不知道公交专用道的存在,竟把专用道和公交站台停车区当成了停车场,致使公交车还得为停留的车辆绕行。我市在加大推行公交专用道力度的同时,一定要严格加强公交专用道的监管,让公交专用道真正实现“专用”。
三道坎:规划要先行
今年年初,雷健提交了一份“关于将公交枢纽站、停车场、公交站台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纳入未来城市建设规划”的提案,建议规划部门在未来城市规划建设时,预留公交停车场的场地和公交站台的位置,所涉及的公交站台由项目实施单位一并予以实施。
“如果不提早规划,那么在未来新增公交线路时则容易造成公交停车场和站台重复拆除和建设的资源浪费,这种情况在目前的公交候车亭改造中已经存在。如果城市公共交通方便快捷了,那么选择自驾出行的市民也会减少,这对于构建低碳城市和有效解决城市拥堵都有积极作用。”雷健说。
对此,市规划局技术科负责人温清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我市编制的《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和《赣州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我市将建立以快速公交(轨道与地面快速公交)为主导、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公共客运体系。规划到2030年,我市公交场站用地总规模将达到120公顷至130公顷,规划布局公交保养场7处、公交停车场25处。
温清林还透露,在地面公交干线方面,我市将规划建设8条地面公交干线走廊,快速便捷地串联河套老城、章江新区、蓉江新城、南康城区、西城区、赣县城区、凤岗组团、上犹城区等主要组团;在常规公交方面,我市将建立层次分明、覆盖率高的公交网络,南康、上犹功能区将依托干线公交枢纽、商业区等重要客流集散点组织区内公交网络。
●记者手记
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
一座城市的发达程度,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辆机动车。私家车再多,每天堵在路上终是一道难堪的风景,老百姓肯定不愿接受这样的“发达”。
与小汽车相比,城市公共交通具有容量大、能耗低、污染小等优势。而且,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还可降低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节约城市经济运行成本。
近年来,赣州在公交优先方面的支持和投入力度虽然非常大,但仍显不够。从数据上看,我市公交分担率、万人拥有标台数、公交进场率等指标与国内一线城市相比仍有距离。从百姓需求上看,市民对构建方便快捷公共交通网络的呼声也越来越大。
公交优先,说到底,就是百姓优先。城市公共交通是社会公众日常出行所依赖的最基本的交通方式,解决的是社会公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与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等社会福利一样,是政府应当提供的、人人应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
赣州要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推广普及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覆盖面和利用率、改善百姓出行、缓解交通拥堵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当然,我们在要求规划部门编制城市规划时贯彻公交先行理念、要求公交运营部门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要求交警部门加强交通秩序监管、要求政府加大对公共交通支持力度的同时,应当多一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