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兴国龙口:“江南沙漠”变“茵茵绿洲”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6日

    12月5日,记者来到兴国县龙口镇都田村,只见青山绿水,郁郁葱葱,村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说起以前的都田村,正在田里种菜的村民曾繁荣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山上光秃秃的,被称为“瘌痢山”,“抬头一看一片锡,中午走路刺眼睛,看不见草和木,缺水缺粮又缺柴。”有一半田地因缺水无法种植晚稻,只能靠天吃饭,他家六口人,3亩地,每年缺口粮500多公斤。曾繁荣还告诉记者,当时在山上行走有“上蒸下烤”的感受,当地农民戏称“过火焰山”,在龙口镇的塘背小流域乌石岭上,夏季的中午鸡蛋放在山上,半个小时即可烤熟。

    “天空无鸟、山上无树、地面无皮、河里无水、田中无肥、灶前无柴、缸里无米”是30年前当地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1980年,水利部组织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来该县进行水土保持区划和规划工作。同时,将龙口镇塘背小流域综合治理列入水利部的部管试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示范。

    塘背小流域是典型的南方风化花岗岩剧烈流失区。全流域面积16.38平方公里,其中流失面积为11.53平方公里,占山地面积的99%。治理前,山地植被覆盖率不到10%,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河高田低、水旱灾害频繁,夏季实测地面最高温度为75.6摄氏度,曾被人们称之为“江南沙漠”的腹地。当时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14元,60.5%的农户靠返销吃粮,靠贷款生产。1980年开始,实施“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1988年该流域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部颁验收标准。累计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1.53平方公里,治理率达100%,植被覆盖率由不足10%上升到85%。

    经过30多年的水土治理,塘背小流域面貌一新,“山绿了、水清了、田肥了、农民富了”,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如今,生态好了,曾繁荣高兴地编了一首打油诗:“山上野鸡叫,山下麂子跳;良田野猪翘,农田水哗哗叫,农户开口笑。”曾繁荣不仅不缺粮,而且每年还有1000公斤稻谷出售。现在,沐浴在苏区振兴发展的春风里,他盖起了三层砖混结构新房,空调、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他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特约记者赖福鑫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