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杨 平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31日
十八大一年来·广东发展新亮点·
年终岁晚,又到各地各行业大盘点的时节。报载,预计今年广东经济将增长8.5%,GDP达6.23万亿元,突破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增长7.5%,达1.08万亿美元。两个1万亿美元大关的突破,意味着广东仍将雄踞经济第一大省和外贸第一大省的位置。而且,全省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全球经济疲软、外需不振,省内面临结构调整阵痛、化解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势下,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
在十八大后的开局之年,广东交出这份亮丽的答卷,又有着特殊的寓意。在新的历史起点,第一步该怎么迈?着力点在哪儿?突破口选在何处?诸多挑战考验着广东。而习近平总书记也把十八大后到地方考察的首站放在广东,期望广东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试验区”,并“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显然,广东的走向既具标杆性,又牵动着国家的战略格局,可谓举足轻重。
“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是广东的新使命,也是前进的指南和总目标。这一年来,广东上上下下牢记嘱托,以全面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为抓手,统领全局,开创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面对改革的深层次矛盾,政府部门敢于“革自己的命”,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全面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国务院要求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落实到位,省级公布取消、转移、下放等行政审批事项达508项。省网上办事大厅连通到所有县区市。同时,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为社会组织“松绑”,在商事登记改革方面,大大降低创业门槛,激发市场活力,珠三角再次涌现出一股股创业潮。
一年来,广东大力推进重大平台建设,以改革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继圆满完成“四年大发展”之后,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珠三角“九年大跨越”的战略目标,要求把珠三角率先建成全国创新型区域,并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六大平台建设为重要载体,推动开放型经济上新台阶。一年来,广东高速公路、铁路建设规模“史无前例”。年末,厦深铁路、茂湛铁路等纷纷开通,未来5年,广东高速公路网将通向省内每一个县城,多元化的大交通格局正在形成,不仅增强了珠三角的辐射力,也将加快粤东西北的经济发展。
更可喜的是,产业转型升级有新跨越,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有望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预示全省产业结构将从工业主导调整为服务业主导的格局,标志着广东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提速,相关经济指标显著高于珠三角和全省增速。这为广东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正是在创新中释放出新的改革红利,令广东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然而,以更高的标准审视广东,我们面临的掣肘和挑战也不容低估。外延型经济的拉动力在减弱;区域经济发展仍不平衡;长期高速发展后遭遇“增长困境”;作为全国GDP的龙头老大,底线民生保障指标反排在全国靠后……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说到底,广东能够领跑中国30多年,靠的是敢立潮头先人一步突破僵化体制的束缚,靠的是不断用改革杠杆撬开制度供给的闸门,保持住经济社会的活力和领先优势。未来,广东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要不辱使命,依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在体制创新中率先闯关,先声夺人,不断开创制度供给的新优势,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制度创新全面调动整个社会的创造力,让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