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8日
如今,坐落在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内的“逸夫楼”,仍旧担当重任。记者赖天然 摄
1月7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电视即TVB)宣布,该公司荣誉主席邵逸夫当日6时55分在家人陪伴下于香港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
邵逸夫一生热心公益,多年来捐出巨额善款用于教育及医疗事业。不为外人所知的是,邵逸夫曾在1998年来过赣州,并十分关注赣南教育事业。1月7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得的数据显示,自1995年以来,邵逸夫在赣州捐建了28个教育项目,遍及全市18个县(市、区),捐资金额达915余万元人民币。
与朋友一起来过赣州
“邵逸夫先生对赣南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将永远怀念他。”1月7日上午,赣州农业学校党委书记孙爱平得知邵逸夫先生去世的消息后,十分悲痛。他向记者回忆邵逸夫到赣州时的点点滴滴。
1998年,在教育部的邀请下,邵逸夫和时任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影视演员胡慧中等一起来到内地旅行。邵逸夫到江西后,特意来到赣州,下榻赣南宾馆,并在赣南宾馆1号楼进餐。当时还在赣州市教育局工作的孙爱平参与了邵逸夫先生的接待工作。孙爱平回忆,邵逸夫在赣州待了一天。那天,邵逸夫很开心,游览了八境台、文庙、通天岩等名胜古迹,对赣州的客家文化十分感兴趣。
悠悠爱心悠悠情。邵逸夫扶贫济困的高尚品德和对赣南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已永远铭刻在了赣南人民的心中。1月7日上午,南康市民刘峰获知邵逸夫先生去世的消息后,禁不住流下热泪。刘峰9岁时,家住南康市东山街道办河边街,当时他在南康市赞贤小学读二年级,由于小学离家远,每天要走近一小时路程才能到达学校。后来,在他家对面,建起了一所逸夫小学,崭新的教学楼让年幼的刘峰上学更加方便。“我虽没见过邵逸夫先生,但毕业于逸夫小学,对邵逸夫先生感情很深,他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刘峰动情地说。
在赣州捐资超915万元
在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有一座造型别致的钢筋水泥教学楼,教学楼外墙镌刻的“逸夫楼”三个字十分醒目。如今,这座“逸夫楼”仍然担当着重任,每天有1500名学子在这里上课学习。
“逸夫楼建筑面积为3604平方米,有33间教室、12间教师办公室和一个近200平方米的学习活动室,可容纳1500名学生学习。”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王经万告诉记者,该校曾经几度变迁,在上世纪90年代初,教学条件十分艰苦,学校只有两栋混凝土结构的土砖教学楼,仅86间教室。1995年,在时任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陈正如的努力下,从省教育厅争取到“邵逸夫教育基金”80万港币,建成了学校教学大楼“逸夫楼”,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逸夫楼”的建成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并伴随着“逸夫楼”周边环境的整治、优化,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据了解,在1973年设立了邵氏基金会,1985年后,他平均每年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1995年以来,在赣州市捐建了28个教育项目,遍及全市18个县(市、区),捐资额915余万元人民币。
晒“逸夫楼”感怀善举
1月7日,邵逸夫离世后,新浪微博发起了名为“随手拍校内逸夫楼”的活动,各地网友纷纷晒出自己学校的“逸夫楼”照片,感怀邵逸夫善举。当天中午,宁都人周雨田在新浪微博上晒了一张宁都师范附属小学“逸夫楼”的照片。周雨田毕业于宁都师范附属小学,她告诉记者,当听说邵逸夫离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曾经上过自习听过课的“逸夫楼”,虽然他已离世,但他对赣南教育事业的贡献将如一栋栋“逸夫楼”一样,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邵逸夫老人的离去令我十分难过和惋惜,我们平时上课、自习都在逸夫楼,拥有这样好的学习条件,我很感谢他的善心。现在他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逸夫楼’还在,他的灵魂不灭。愿他一路走好。”一网友说。(记者赖天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