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6日
|
□郭玉玲 记者张惠婷
2013年1月至11月,赣州完成工业投资479.51亿元,同比增长24.7%;实际利用外资10.47亿美元,同比增长14.89%。
亮眼的数据背后,一个重要的内生动力就是赣州全力打造的工业发展平台。
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金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国(赣州)稀土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龙南发光材料及稀土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国家相关部委批准……《若干意见》出台后,一个个“国字号”工业发展平台迅速在赣州落地。
平台是发展的基石,更是上升的阶梯。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历史机遇,赣州积极先行先试,以建设战略性工业发展平台为切入点,吸纳大企业、承接大项目、集聚大产业,积蓄赣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势能。
(一)
挟弓注矢,射之有的。构筑各具特色的工业发展平台,赣州用意深远。
统筹区域发展的顶层设计——同处赣州南部的龙南、全南、定南三县,拥有海关、检验检疫和赣州南500千伏输变电站等共有资源。三地联手打造“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可实现物流、用工和配套等方面的互补,共同做大做强稀土新材料深加工产业、先进制造业、氟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业、芳香产业,实现抱团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阵地——投资10亿元的中国(赣州)稀土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2013年下半年落户赣州开发区,将建设国家离子型稀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稀土集团总部、交易中心、稀土深加工及应用配套项目,形成各方协同推进稀土产业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推进赣州稀土产业集聚化、高端化发展。
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赣南劳动力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区位毗邻沿海。赣南承接产业转示范区2013年6月获批设立,将发挥赣州综合优势,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探索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模式。
(二)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赣州带着对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十足干劲,平台建设“快”字当头,掷地有声。
赣州出口加工区地处赣州市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为做大做旺物流,吸引资金流,赣州出口加工区积极向国家申报设立赣州综合保税区,正在加快土地报批、场地平整等基础性工作,不断完善服务配套设施。目前相关请示已经国务院批转海关总署征求意见,申报工作进入了关键冲刺阶段。
自2013年4月启动申报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以升促建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园区内64家高新技术领域企业积极进行技改扩建、靠大联强,园区已形成以有色金属、机械电子、新材料、生物食品等主导产业集群。目前,园区扩区调区工作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面积将是原来的6倍。
为使“三南”国家级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尽快成为现实,龙南、全南、定南三县合力推动,在深圳等市联合举办该示范地建设推介会,加快建设“三南”大道实现“三南”县城、产业园快速互通。目前,该示范地的请示已转报商务部,正在争取商务部认定并授牌。
(三)
项目质量决定平台效益。纵观一个个工业发展平台,建设场面热火朝天,招商引资热潮涌动,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工业大项目扎堆落户。
2013年11月20日,瑞金经济开发区正式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随即,位于瑞金市三九路的江西九华药业有限公司提交了进园申请。该公司总经理刘建春说:“园区升级,国家将在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赋予更多优惠政策,对企业发展是莫大的机遇。”园区内,总投资10亿元的江西安讯实业有限公司正在加紧设备调装安置,3条生产线不久后将投入生产,公司董事长杨洪萌说:“我们争取3年至5年,成立安讯集团,争取上市。”
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13年3月跻身“国家队”后,吸引了四海客商的投资目光。投资100亿元的南方矿产品收储项目、投资26亿元的赣粤现代电商轻纺产业城项目、投资6亿元的骏亚电子科技项目、投资2.5亿元的铅酸蓄电池异地技改项目、投资1.2亿元年产50万套志高厨卫家电项目等接踵而至。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干部罗梓丹说,《若干意见》出台后,她几乎每天都要接待一批客商。
这是振奋人心的信号。赣州容纳项目的空间扩大了,吸引项目的能力增强了,发展的眼界更开阔了。一个个要素集约、配套完善的工业发展平台,如同一块块高产田,为赣州工业种下蓬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