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理财要闻 >> 正文内容

110来电?想什么呢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2日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旧的骗术刚刚拆完,一大波利用了科技、信息的骗术又正靠近。对被骗或受骗术烦扰了一年的广大群众来说,“ 3.15”这一天是节日,还是忧伤?这里,小编提醒您,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对意外之事谨慎推敲,就不会总是在“无意”间就上了当啦。

  【110来电?想什么呢】

  焦点:利用改号软件冒充110诈骗的犯罪嫌疑人焦某近日落网,自去年11月份以来,其冒充交警、财政局领导犯案66起,涉案价值达110万余元。

  【口袋金融】提示:110只回拨电话给曾主动拨打过110进行报警、求助的群众,为的是询问未说清的报警事由、地点等关键要素,或者为跟进布警、及时掌握现场情况。警方绝不会通过110办案、讯问案情,更不会“指导”通话对象到银行或网银上转账汇款。

  【网购支付页面前缀应是https不是http】

  焦点:骗子仿造购物网站将受害者网银内的钱全部转走!

  【口袋金融】及银联提醒:完成网购订单提交,进入支付页面,网址前缀会变成“https”,表示已加密!若支付页面仍是“http”(没有“s”),一定提高警惕!

  【上海理财新骗局:借用下身份证就能赚钱】

  焦点:“兼职信息”称,应聘者只要提供自己的身份证,花上一两个小时,去手机卖场贷款买手机,帮手机店“冲销量”,就能得到八百到一千的报酬。有20多个大学生还真相信了,“赚到”几百元的他们直到一个月后接到放贷公司的催款通知书,才傻了眼。

  【口袋金融】提示:目前小额贷款的申请和办理具有“短时性”,故非常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当金融机构需要采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时,应向机构讯问个人信息用途以及风险,并在证件复印件上恰当位置处标明“此复印件只作XX用途,不得他用”的说明。个人不该将身份证、银行卡、个人隐私信息随意向非正规机构或个人透露。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