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3日
阳春时节,笔者走马寻乌城乡,只见河畔绿意盎然、河水清澈见底,瑞寻高速、206国道两旁青山如黛,桠髻钵山古木繁生、郁郁葱葱。寻乌县坚持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精心呵护东江源头一江清水。如今,寻乌县森林覆盖率近80%,东江源头三标乡桠髻钵山森林覆盖率为95%,东江源头水质达到可直接饮用的国家一类水标准。
壮士断腕护水源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果农们都在果园里忙着施肥、打药,可是三标乡三标村脐橙种植大户黄圣松却无事可做。原来,为保护东江源头水质,让珠三角下游群众和香港同胞喝上放心水,三标乡九曲湾库区包括黄圣松家在内的数千亩果园,被县里划为“退果还林”范围。在小“家”利益与大“家”利益发生冲突时,黄圣松砍掉了自己库区附近的脐橙树。
为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寻乌,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730万元专项资金,在三标乡九曲湾库区实施“退果还林”工程,全力提高该县特别是东江源水源区森林覆盖率,每年财政因此减收2200多万元。该县还大力实施“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积极筹建南桥青龙岩省级森林公园、东江源马蹄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两个生态文化主题公园。据统计,2013年,该县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7万亩。
寻乌县还采取“拦”“建”等多种措施,确保东江源头水长流长清。该县筹集资金建设水库200多座,大小水塘、拦沙坝1万多座,每年可阻止160万吨的泥沙流入河流。
废弃矿山焕生机
昔日不毛之地,如今寸土寸金。在寻乌县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该县工业园区办一名干部指着一栋栋在建的厂房告诉笔者:“得益于对废弃矿山进行综合治理,基地一期工程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废弃矿山如何变废为宝?寻乌县积极探索,对废弃的稀土矿山实施综合治理,将靠近206国道的部分废弃矿山开发平整为工业用地。这一举措得到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的大力支持。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拨1亿元资金,县里又投入3700多万元进行治理,开发工业用地2380亩,将其打造为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
为综合治理废弃矿区,寻乌县与水保科研机构合作,在稀土尾砂堆积地用茅草、狗尾草、芥草等多种混合草覆盖地面固土,然后种植胡枝子、桉树等树木保水。对肥力相对充足的废弃矿区,该县鼓励农民开垦栽种果树,目前,已开发果业面积3000多亩。曾是不毛之地的废弃矿山如今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花果山”。
绿色产业探新路
在寻乌县文峰乡岗背村龙橙果汁深加工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塔吊林立,工程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建成后年可加工残次果20万吨,年产浓缩橙汁5000吨、脐橙精油60吨,年产值可达6.2亿元。
寻乌县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该县拟引进投资4.5亿元的果渣加工项目,项目投产后年可加工酒精480万升、D-柠檬烯450吨,处理果渣5万吨,远景果渣处理量可达30万吨。通过以上项目,该县用工业这根绳把果业和养殖业串起来,形成了“畜禽养殖→粪便加工有机肥→为果园提供有机肥→果园残次果生产橙汁→果渣生产酒精→酒精糟渣喂畜禽”的生态良性循环链条,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减少了畜禽粪便及残次果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寻乌县还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生物制药、生态旅游、果品和稀土精深加工等产业,加强与华中农大、赣南师院、中柑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将可能产生的产业污染源“吃干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