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让小微企业减税之风来得更大些吧

来源:东方网    作者:谭浩俊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4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会议决定,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上限,由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进一步提高,并将政策截止期限延长至2016年底。

  显然,这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举措。因为,李克强总理日前在针对某些国际投行唱空中国经济、看淡中国经济前景时阐述了中国经济政策的思路。他表示,战术上主动作为,陆续出台有力措施,确保经济不跌出下限;战略上保持定力,不重启大规模刺激,着力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活力。而给小微企业减税,无疑是有力措施的一种。

  毫无疑问,给小微企业减税,也是“有力措施”的一个方面。尽管按照小微企业的特点,给小微企业减税,可能对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有限。但是,由于其吸纳了70%以上的居民就业,其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也就是说,如果社会不稳定,再多的“有力措施”,也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

  现在的问题是,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仅仅对小微企业出台减税政策是否有效呢?能不能扩大减税范围,将减税的覆盖面扩大到整个实体经济、特别是对稳定经济增长有强大支撑作用的实体经济呢?毕竟,经济决定财政,只有经济活,财政预算才能活,只有经济活得更好,财政也才能活得更好。否则,就只能一起困难、一起过艰难日子。

  事实也是如此,就目前实体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企业的日子都是不太好过的。甚至包括一些过去过得很舒坦的大型国有企业,如今日子也一天比一天艰难。如造船企业、航运企业、钢铁企业等。虽然这样的结果,主要是企业自身的原因,是盲目投资、盲目扩张、盲目发展的后果。但是,就经济而言,存在这样的现象,总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些年来,我国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上,出现了重货币政策、轻财政政策,重财政刺激、轻减税推动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对企业来说,不仅纳税的意识的很差,利用减税政策帮助企业发展的意识也很差。金融危机刚刚爆发后的那一年,中央出现的5000亿元减税政策,竟然没有能够用完。除了政策设计方面的问题之外,与企业享受减税政策的意识不强也不无关系。

  相反,在投资方面,几乎所有投资者在与地方政府洽谈投资项目时,都会要求地方政府给予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政策,其中也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而到了中央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以后,则反而没有企业主动去适应政策需要,将减税政策的作用充分发挥了。

  也许有人会说,在财政收入增长已经乏力的情况下,如果出台规模较大的减税政策,会对财政运行带来严重的压力。从表面看,确实如此。毕竟,如果对所有的实体企业减税,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额,对政府运行一定会带来影响。但是,仔细分析则不难发挥,就算不给企业减税,政府的运行照样困难。原因就在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十分低下,不减税多留在财政的钱,最终也会无效率地被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消耗掉。相反,企业则因为市场形势不好,消费不旺,而难以生存,最终还是要由政府来买单。即便是民营企业,如果企业出了问题,政府也逃脱不了买单的“责任”。

  更重要的,按照目前地方政府的操作思路,每到节日期间,都会安排相当部分的资金,用于扶盆帮困,以维持节日的社会稳定与安全。如果能将这些用于形式上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变成对企业的减税让利,是否能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呢?其所产生的财富叠加效应是否也要比形式上的扶盆帮困好得多呢?而如果将“八项规定”等实施以后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给企业减税,就更是无本非同寻常利了。

  中国的发展,经济的维稳,不仅需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投资刺激政策,更需要减税政策。为什么减税政策在中国的作用远不如国外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府不擅长于用减税政策,也没有心胸实施减税政策,而是总寄希望于让自身利益最大化。殊不知,企业不发展,政府再强大、再强势、再怎样与民争利,其利益空间也十分有限。真正的利益,应当建立在发展上,建立在将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上,建立在居民创业上。否则,要想实现经济的平衡快速发展,难度会越来越大,空间也越来越小。

  中国必须让减税之风来得更大些,让减税政策能够发挥和传递更多正能量。毕竟,减税政策不仅仅在于让利,更在于政府对企业的关心,在于政府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好与市场、与企业的关系。

分享:

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