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亟待完善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5日

 

    图为市中心城区文明大道西段的一垃圾中转站,隔壁和楼上都住着居民,居民家的窗户常年紧闭。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日益加快,市中心城区人口快速增长,城市生活垃圾激增。由于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布局不尽合理,导致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近日,记者在市中心城区就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进行采访调查。

    现状: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布局不尽合理

    近日,住在赣州市中心城区文明大道107号的市民李书芬感觉特别不舒服,随着天气转暖,她家楼下的垃圾中转站发出阵阵臭味,令她经常吃不下饭。 “我们家的窗户距楼下的垃圾中转站不到10米,天气一热,垃圾的臭味就飘进来了。现在家里只能天天关着窗户。”无独有偶,居住在官园里9号的市民张木生也有同感。“我们楼对面有栋居民楼,一楼是个垃圾中转站,楼上都是居民居住。垃圾中转站选址不合理,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据了解,市中心城区目前运行的垃圾中转站有10个,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由于城区人口迅速增加,垃圾中转负荷严重。在市中心城区文明大道、和平路、建国路等路段,记者发现,垃圾中转站都是紧挨着居民楼。赣州市城管局规划建设科科长范建明说:“市中心城区垃圾中转站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套老城区,不仅分布不尽合理,还与周边建筑间距小,附近居民对此意见很大。”

    随着天气转暖,不少市民爱去章江南岸木栈桥散步。近日,市民郭超清就对记者说:“几公里的木栈桥只有一个洗手间,而且还黑灯瞎火的,又在一个小山顶上,人一般都看不见。”反映市中心城区公厕少的市民不少,据了解,中心城区现有公厕85座,其中老城区75座,章江新区10座。由于分布不尽合理,一些主要商业街区、繁华路段的临街面公厕较少,市民如厕难问题凸显。在建设中的章江新区,按规划要求应建设公厕77座,但是大部分未能及时按规划建设,市民如厕难的问题也较严重。“市中心城区应新建、改建一批公共厕所,以满足市民、游客的需求。”从事旅游服务行业多年的赖静对记者说。采访中,记者发现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果皮箱等环卫静态设施不仅数量少,有的设施建设标准也比较低。如不少公厕蹲位少,冲水和洗手设备比较落后。

    在沙河生活垃圾处理场,记者发现,此处堆放着很多建筑垃圾。据了解,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日产生量约为500吨,因为没有专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这些建筑垃圾大部分是运往沙河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给本来就库容量严重不足的垃圾场增加负荷。

    原因:资金投入少、未按规划建设,导致欠账较多

    赣州市中心城区老城区面积约15.23平方公里,章江新区基本建成区约18.33平方公里。在短短几年里,城区面积不仅翻了一番,日产生垃圾量也日益增多,现达到日产约800吨,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处理好垃圾,不仅事关资金投入、市民素质,还和建设理念等等有关。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我市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多年的环卫设施建设滞后,对城市环境卫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新建区域时,建设部门没有按照规划实施,往往是道路、房屋、绿化、路灯先行,而环卫设施未能同步建设,导致欠账较多。范建明对记者说:“根据《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在新建、扩建的居住区或旧城改建的居住区,应设置垃圾收集站,并应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但我市现未有一个居住区有此功能,有的居住区因设一个垃圾池或者摆放一个垃圾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垃圾不好收集,影响市容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专家观点: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配套建设环卫设施

    赣南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从事社会管理学研究的张姓教授认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属公益性事业,除了政府要切实承担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职责,逐年增加财政投入,以吸引银行贷款和引导社会投资,另一方面,可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和增加国债项目,并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利用国债资金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建设资金落实到位。同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资金,以合作、合资、债转股等方式争取外资或民间资金投入。

    从事多年建筑行业的地产商魏某建议,在有配套建设环卫设施的建设项目上,建设项目必须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承诺制度、质量跟踪制度、质量目标责任制度。环卫设施建设项目必须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件》等有关规定办理规划报建、施工许可、环卫部门许可等手续。所有配套环卫设施项目应有环卫部门的验收意见,才可办理规划验收手续。魏某说:“事后再来补建环卫设施,一来浪费钱财,二来影响市民的生活,得不偿失。”

    采访中,记者还获悉,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我市启动了赣州市第二垃圾处理场项目,采用垃圾焚烧发电工艺处理生活垃圾。项目现已立项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是我省首次获得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国家补助资金的项目之一,获国家补助资金2000万元。此项目的建设,将提高我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记者徐金侦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