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8日
|
千般变化一路牵,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农村公路的通达密不可分。正是有了等级公路向农村的延伸,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城乡的交流融合才更迅捷。近年来,特别是《若干意见》出台以来,安远县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力度,稳步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该县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日前,笔者走进安远县农村,感受路通带来的变化。
行路不再难
近日,安远县重石乡黄坑村村组道路硬化工程全面完工,村里35户农户的出行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村民廖长民看着眼前这条希望路兴奋地说:“不靠大路的小村子,水泥路现在直接通到家门口,以后下雨再也不担心出门不方便了。”
窄小的道路、颠簸的陡坡、满地的泥水……这曾经是安远县一些农村道路的真实写照。为改变这一落后面貌,该县把提高交通通畅水平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加速畅通25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建设,为农民出行打造优良的环境。
为认真实施好乡村道路改造升级工程,安远县采取向上争取资金、财政配套等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先后筹集资金1亿多元用于乡村道路改造。在实施过程中,该县不仅狠抓节点控制,而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日常巡查、抽检、阶段性检查等形式,严格质量监督,有力地保障了道路建设质量。截至目前,该县先后完成了黄坑至上濂、孔田至寻乌桂竹帽等多条县道的改造升级,该县18个乡镇151个村实现了通水泥路,通25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总里程235.2公里。以省道、县道为主骨架、乡村道路为分支的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正进一步形成。
山村换新颜
崭新整齐的洋房,花草繁茂的小院,全面硬化的门坪,生机勃发的绿化带……这是5月5日,笔者在安远县欣山镇教塘村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安置点看到的情景。“现在有这么好的环境,是因为修好了通往外面的公路。”村民李金华说。
美化农村环境,道路建设是关键。随着乡村道路的畅通,一排排规划好的新房拔地而起,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安远县在规划乡村道路建设时,将道路升级改造与农田基本建设、水利改造、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村公路与和谐秀美乡村建设进一步融合。此外,该县认真做好乡村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因地制宜、科学灵活地制定绿化方案,最大限度使乡村道路绿化与干线公路绿化、农田林网建设、村庄绿化等相衔接,使美化的效果更加明显。
为使农村环境得到更加彻底的改变,安远县以乡村道路建设为契机,在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对农村脏乱差进行了综合治理,并相继开展了改水、改电、改房、改厕、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农村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公路是和谐秀美乡村建设中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为农村环境的彻底改善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该县交通局负责人说。
村民富起来
“现在路修好了,我们的农产品也不愁卖了,不用出家门,就有客商直接来收购。”该县蔡坊乡碛脑村蜂农孙家进对笔者说。“以前路不好走,商贩们不愿上门,大家都免不了‘丰收的苦恼’。如今,不仅农产品的销路不成问题,价格也提高了不少,村民的腰包也逐渐鼓起来了,生活也更幸福了。”
“要想富,先修路”,在对农村公路进行升级改造时,安远县将产业发展的现状作为一个重要的规划因素,组织专人深入农村一线,对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认真摸底调查,根据产业分布区域、交通条件、经济价值等各方面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道路升级改造方案,并加以实施。同时,该县投入3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0亩,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运政、路政、物流、服务“六位一体”综合功能的版石交通综合服务站,今年该县又谋划筹建孔田交通综合服务站、凤山及鹤子农村客运站,进一步延伸农村交通服务站点,加快构建县域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
在农村交通条件改善后,该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脐橙、烟叶、花卉苗木、生态旅游、畜禽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由于农产品运输难、货损多、成本高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农业产值增加了,农民收入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据了解,目前,该县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10多种,农民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其中,脐橙产业种植面积达30万亩,产值达8.6亿元,烟叶产量达1.76万亩,产值6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