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网 作者:蒋萌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4日
媒体披露,按照国务院安排部署,从去年开始,人社部等方面就在加快筹划新一轮的公务员薪酬改革。目前,基本的目标方向已经确定:调整工资结构,扩展晋升空间,建立比较机制,实施配套改革。
前段时间,刚刚热议过事业单位薪酬改革。虽然是以改革为名,但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却是,事业单位要涨薪了。这样的猜测固然有相对武断的一面,但要说改革可能带来降薪,或者不涨不跌,恐怕改革制定者与被改革者都不会有啥兴趣。此番,又传来公务员薪酬改革的消息,难免也会让人与涨薪挂钩。
当然,鉴于物价波动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各行各业都会调整薪酬。同样要养家过日子的公务员,适时调整收入也是合理的。但是,改革不能沦为纯粹的涨薪,有三点必须明确。
首先,从世界范围看,作为“公仆”的公务员注定不会是高收入群体。在此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想发财别当官”。因此,公务员薪酬标准不能“高大上”,应以社会平均收入作为制定参考。从“入门”就阐明公务员并非“金饭碗”,也能打消一些人不切实际的预期,使公务员报考更趋理性,树立更纯粹的服务公众形象。
其次,公务员收入必须考虑绩效。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切忌级别只能上不能下,收入只能涨不能降。否则,无法奖勤罚懒,更难以体现公平公正。必须改革传统的、流于形式的体制内考核,不能允许身患“机关病”的干部浑浑噩噩混日子。公务员薪酬改革据说要建立“比较机制”,其实更当建立“退出机制”。尤其是某些干部不干活也拿钱甚至吃空饷,绝不是要拉开收入差距那么简单,而应是停薪、辞退。
再者,在调整公务员阳光收入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阻截干部的灰色收入,严打“类权力腐败”和实实在在的寻租腐败。否则,某些干部一边拿着纳税人给予的俸禄,另一边又捞取着各种私下的“孝敬好处”,再享受着不正当的特权福利,这样的“完美生活”不仅是对公务员薪酬改革的嘲弄,更是对社会大众的挑衅。
有人可能会说,单是薪酬改革,破解不了惰政、腐败等复杂问题。这有一定道理,但必须指出,倘若“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机关大爷作风还在继续,如果不能狠刹大大小小的公职人员特权谋私,却要多给公务员钞票,怎能获得社会赞同?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