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今日头条”网被查 网络版权法律保护红线不可侵犯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吴学安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4日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会带来各种新技术形态,像今日头条这样的网络应用新秀将层出不穷,但技术的发展不应当以版权保护恶化为代价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日前接受记者采访,在问及“今日头条”网近日成为媒体和社会公众关注的事件时表示,其实早在“剑网2014”专项行动启动之前,国家版权局就收到了有关传统媒体的投诉,称“今日头条”网未经许可转载了他们的新闻作品。国家版权局对此高度重视,已经受理相关投诉,正在对“今日头条”网进行立案调查。我们将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作出处理(6月23日《人民日报》)。

  对今日头条海量集纳信息引发的版权问题,业内争论不已。有不少人士表示今日头条实际上是窃贼,以为窃书不算偷,是沾了国内版权意识薄弱的光,对内容生产机构而言非常不公。

  2012年8月,这款名为今日头条移动阅读推荐引擎正式上线,创始人张一鸣对其特点的总结是:私人定制。以推荐引擎、大数据算法为标签的今日头条,上线后人气激增,其官方数字显示,日活跃用户超过1300万。今日头条标榜不做内容生产者、只做内容分发者,不做新闻生产者、只做新闻搬运工。虽说,对版权问题,今日头条也意识到这方面的纷争和抗议。据张一鸣介绍,今日头条上面所有的内容都是经过合作伙伴授权的。但事实上,有多家媒体集中批评炮轰今日头条版权侵权问题,要向其收取巨额版权费,无疑凸显出今日头条使用内容版权上的尴尬现状。

  长久以来,“窃书不算偷”的思想,一直误导我国版权保护之路,从影视剧到文学作品,从新闻剽窃到科研抄袭,我国因版权保护乏力造成的软实力弱化的状况,直至今日尚未消除。原创得不到保护,创新发展动力从何而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游走或者曾经游走在法律中间地带,动了别人奶酪的何止今日头条?今日头条事件会不会以一次危机公关而草草收场呢?或采取支付版权费方式息事宁人?或通过其技术手段对运作模式改造来规避侵权风险?果真如此,那又将是维权路上的一次小打小闹。在这场版权博弈中,有人希望触及事件灵魂要害,有人则想息事宁人。如果每一次都是以妥协收场,维权之路别说一大步,就连一小步都前进不了。

  在互联网时代,固然要鼓励技术创新和盈利模式创新,但基本的前提是不能伤害原创动力之源;更不能把别人的头条改头换面抄袭成自己的头条。近日,今日头条手机APP宣布获得一亿美元投资,并实现高达五亿美元估值。看似其在经济上获得成功,但更值得关注的恐怕是其背后的版权问题。一方面,今日头条作为手机APP客户端软件,本身并非作品内容的创造者,而是以及时整理和转发当日的头条新闻闻名。在版权法领域中,转发他人作品理应付费,这是人尽皆知的法律常识,内容发布者都应该懂得内容为王的新闻定律。版权法要求尊重作者的权益,并非单纯为了作者的经济利益,而是在于鼓励创新,鼓励更好的作品出现。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会带来各种新技术形态,像今日头条这样的网络应用新秀将层出不穷,但技术的发展不应当以版权保护恶化为代价,这就需要知识产权保护及时跟进应对新挑战,而我们的法律完善、司法公正和政府管理以及资本的追随、社会的认知,也应当立足于保护知识创新的源泉。尤其是网络版权保护立法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系统工程,网络空间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是一片尚待开拓的新兴领域。在这片处女地,即使不涉及自身利益,我们也应该集体发声,共同推动其进步。

分享: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