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1日
在四川、陕西两省采访,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崭新小镇的新房子里贴着天花板延伸向各个房间的灰色网线。问及农户,回答多半是光纤虽接到了门口,但房间里并未留出相应的网线接口,而家里不止一台电视,电脑也要上网,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在运营商的业务展示大厅里,我们同样看到了种种应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插在屋里电线插座上成对的“电力猫”,像个小盒子一样的无线中继……这些设备都是为了在不破坏室内装修的前提下“牵网入户”。
运营商对此的解释颇为无奈。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民“洗脚上楼”。但在当地新建小区的设计和施工中,针对宽带服务提供商,很少考虑到网线入户的需求,也缺乏类似水、电、煤气这样的强制性标准和验收规程,只有等村民入住了再“事后找补”。
几根露在明处的网线,看似小事,实际上却折射出政府部门在城镇规划中尚未将网络基础设施视为城镇化必备条件之一的心态。
信息化与工业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的过程已表明,信息化对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改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在新城镇建设中,应给宽带建设这样的网络基础设施留出“提前量”,为之后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和政府公共服务在新型城镇化中的推广做好准备。
不过,“提前量”留多少?还有个分寸问题。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在农村进行光纤网络覆盖,往往会受制于自然条件影响。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西部地区高山林立,沟壑纵横,宽带建设成本高、难度大、维护难,又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因此,在不断推广光纤入户的同时,运营商也要量力而行,采用有线和无线并重的方式,对于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通过无线的手段加大网络覆盖。(经济日报记者 安 之 石 力)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