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9日
|
||
|
■编者按:
为推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升级,全南县积极探索林地流转的“六种模式”,有效破解林地流转难题,加速现代林业集约发展。据统计,全南县林地流转32.5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17%,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扩大。随着林地有序地向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转,在林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农民从林地得到财富源泉。
在不少地方农村林地流转依然困难的情况下,全南县林地流转的“六种模式”到底好在哪?它的典型意义是什么?请看笔者近日从“六种模式”发轫所在地——厚朴生态科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厚朴公司”)发回的报道——
1
从“热恋”到“遗弃”,“鸡肋”土地亟待激活
夏日时节,笔者来到全南县南迳镇黄云村,只见千余亩桂花树染绿田野山庄,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然而,就在6年前,这里的大部分山林都是光秃秃的。村干部谭志川告诉笔者,随着村里青壮劳力外出赶“潮”务工的同时,留守在家的妇女、儿童与老人却守着家中自留山无力经营,“抛荒”的林地越来越多。
就在谭志川为那些荒芜的山林一筹莫展时,村里的大老板谭志明主动找上门来,想要流转村里的山林。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谭志明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厚朴、桂花、梅花等芳香花木的市场前景,于是转让了自己在广东的工厂,回到家乡成立全南厚朴生态科学有限公司,准备进军芳香产业,打造苗木培育、精油萃取、文化旅游“接二连三”的芳香产业链。
这桩看上去两全其美的好事,却遇到不少障碍。“没有山了,我的生活怎么办?”当听到自己的山林要全部流转,村民谭宗华是反对者之一。他算了这样一笔账:“每亩山林租金收入为700元,租期40年。我家32亩自留山总租金收入才2.24万元。”他说,当时自己已经53岁,打工没人要,生活就指望不多的一点责任田和自留山,一旦自己的林地全都转出去,区区2万多元让他对今后的生活没一点信心。
谭志川告诉笔者,像谭宗华这样的农民有不少,这些农民普遍把林地作为生活生存的物质资料,不愿流转;还有些农民对承包期限长且租赁价格不变,不愿“吃亏”而婉拒;甚至有些村民在听说谭志明打算大规模种植厚朴等林木,偷偷在自己林地里种上杉木……
对此,全南县林业局有关人员认为,传统林业要向现代林业跨越,规模经营势在必行。而要实现规模化,就必须找到农户和企业的利益共同点,把林地流转起来。如果流转后林地产出只是规模经营者拿“大头”,原承包户农民拿“小头”,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流转就不可能成功。
2
从单一到多样,“六种模式”对症下药
一边是农民“宁可抛荒、不可失地”的观念根深蒂固,担心流转林地收不回,收取租金不划算;另一边是一些社会资本进军林业领域,需要大量土地发展规模经营,想扩大规模却又没有土地。
农户惜地如金,让谭志明的芳香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在他的计划中,原本打算建设一个万亩规模的古梅园。为此,他投入巨资,从邻近省份收购了5万多株古梅树。但因为林地流转进展太慢,这些梅树在收购数年之后,仍有3万多株滞留“老家”无法移栽。
林地供需之间的矛盾逼迫谭志明弯下腰来认真倾听农户意见,并针对性地改变过去只给租金的流转办法。于是,一次性租赁,返租倒包,土地托管、实物分红,土地入股,人入社、地不入股和人入股、地入股等六种流转方式在一次次讨价还价之中孕育而生。这“六种模式”确定了公司既给农户收益保底,又给盈利分红;公司给予农户收益保底,盈利不予分红;公司按经营效益给予农户分红,收益不予保底等3种收益分配形式,因地因事制宜,灵活多样。
对此,全南县林业局副局长江军总结为“全方位满足农民群体需求的六种流转模式”。他风趣地称道:“六种土地流转模式除了给农民在补偿上‘送大礼’外,还给农民开了一张‘大支票’,等企业盈利时,能从里面得到分红,实现土地价值的二次分配。”
面对丰厚回报的诱惑,找谭志明商量流转土地的农民就多起来了。
处在芳香产业核心区的南迳村村民刘伟胜,和他的村民们选择了先获得租金再等企业盈利后分得红利的一次性租赁模式,刘伟胜告诉笔者,现在随着古韵梅园的名气越来越大,外地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到时候建成景区,村民们享受门票分红就指日可待了。“因为外地来的游客多,村里还有3户人家办起了农家乐,希望我们村民的日子和芳香产业一样越来越红火!”刘伟胜高兴地说。
3
从旁观到合作,抱团掘金“钱”景更广
随着农户对林地流转“六种模式”的赞成,土地聚沙成塔的效应也开始凸显。
在全南县林业局土地流转档案室,这一推测得到了印证。截至目前,厚朴公司在核心园区建设方面,通过移植并嫁接改良后的观赏梅花,已建成梅园面积3000多亩,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古树梅花园;建成芳香花木种植资源圃2000余亩。此外,建成厚朴、桂花等芳香植物资源示范种植基地3.4万亩。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
大量的林地被集中到厚朴公司,但是面对这个资产上亿元的产业“巨无霸”,势单力薄的单个农户显然没有话语权。如何保证及时足额获得分红等权益成为农户新的担忧。而这,同样是全南县各级政府的担心。在厚朴公司主要基地所在的南迳镇,该镇镇长李国豪说:“全镇近4万亩林地和农田被流转到厚朴公司,这也造成了3000多名农民失地。如果这3000多农民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就会埋下社会稳定隐患。”
在一次收看新闻中,谭国辉从农户抱团成立合作社闯市场得到灵感。“我们可以尝试组成合作社,抱成团来跟企业争取更大的利益!”谭国辉的一席话,得到村里二十多户农民的响应。在农户自发和政府有意识地引导下,全南秀美芳香合作社从最初的20多户农户,辐射到该县7000多户农户。
成立后的全南秀美芳香合作社,让农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并逐步采取现代农业管理方式,更多地参与到厚朴公司的具体业务中来,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如今,谭国辉已有两重身份,身为全南秀美芳香合作社理事长的他,还是厚朴公司不领薪水的副总经理:“公司的每一项决策,每一笔支出,我都必须了解掌握,并且在年底向合作社成员汇报。公司一些重大决定,还要经过合作社同意之后才能实施。”
“六种模式”的推行,受益的不仅仅是农户,谭志明也感慨良多:“向农民分红,这种模式看起来花钱,其实算起来还给我省了钱。以前那些苗木,我都要请专人管理,覆盖面积越广,这方面的投入就越大。现在合作社参与进来,我只要对合作社的骨干进行技术培训,他们自己就能把苗木管理好。”
此时,谭志明的芳香梦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在公司未来五年的规划图中,笔者看到,到2015年,全南县芳香植物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五年后,农户开始有鲜花收入、苗木收入,还有企业分红;2014年启动产品深加工,研发生产桂花、梅花等精油和香水等天然护肤产品;结合万亩核心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以梅花、桂花为主题的芳香特色文化旅游区;打造以梅花、桂花为特色的芳香花木交易集散地,为芳香花木交易搭建平台。整个产业链形成后,预计年产值2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增收5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