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9日
高就业率意味着高校在评估中能获得好成绩,更有利于招生。有的高校诱导学生就业率造假,个别高校甚至瞒着学生签虚假就业协议,使毕业生不明真相“被就业”。就业率的“虚假繁荣”会误导社会对某些专业的需求,影响国家就业政策的制定和高校的专业设置,甚至可能制定与现实不符的经济政策,导致就业更难。需要反思办学模式,更好地进行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实现培养模式和劳动力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教学来提升就业质量。(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 李斌)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