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4日
|
连日来,一个个项目建设的突破给盛夏的石城县再添一分火热:江西省翔威厨具、瑞福电子科技等项目相继开工;亿弘服饰、盛邦服饰等项目竣工投产……在该县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一股干事创业的热潮正在掀起。
今年以来,石城县通过抓优势、引项目,抓前期、促开工,抓难题、达实效,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据了解,该县今年共安排县重点工程66个,总投资105亿元,目前有3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优势拓展 引项目落户扎根
今年以来,浩阳服饰、瑞福电子科技、翔威厨具等项目陆续入驻石城县,它们都是冲着这里的产业优势和平台优势而来。“企业落户之前,我们对石城县的平台、资源、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充分考察对比后,我们很看好这里的综合投资环境,决定落户石城。”江西省翔威厨具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明说。
近年来,石城县高度重视园区产业平台建设,充分考虑交通环境、资源条件及产业分布特点,按照“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功能配套”的思路,规划构建以台商创业园为依托,以206国道为纵轴,以古樟工业区为龙头,以小松创业区和屏山创业区为两翼的“一园三区”工业平台格局。通过科学规划,该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瞄准壮大传统产业、建设省级工业园的目标,精心培育了矿产品精深加工、新型机械制造、现代轻纺电子、绿色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在古樟工业区重点发展新型矿山机械制造业、现代服装轻纺及电子产品加工产业,在屏山创业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在小松创业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
按照“产业引领、龙头带动、项目支撑、园区集聚”思路,石城县着力打造规模总量大、协作程度高、综合竞争力强的工业产业集群,并不断夯实相应的产业承接平台。产业集群推动上下游企业的汇聚,促使资金和相关技术集聚,形成集群优势,吸引项目落户扎根。同时,该县制定出台《石城县工业园企业入园暂行规定》,在用地、办证、融资、用工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优惠扶持政策,吸引大批好项目签约落户。
未雨绸缪 让项目落地通畅
近日,总投资1.5亿元的石城县万年青新型建材公司项目建设现场礼炮声震天,热闹非凡,随着中央控制室的控制程序启动,整个生产线平稳带料运行,标志着该公司砖制品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运行,此时距离项目落地仅9个月。
“我们的项目能在短短9个月内就建成投产,是因为用地、评审等环节走了‘绿色通道’。”万年青新型建材公司负责人李世锋感慨地说。据了解,为使万年青新型建材项目尽快投产,该县相关部门在企业意向投资阶段就预先对项目用地指标进行谋划,企业进驻后,用地问题已经得到妥善解决,大大提高了项目落地、开工的效率。
项目建设要快速推进,土地是极为关键的要素。针对以往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时限长,导致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的问题,石城县未雨绸缪,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从争容量、扩总量、盘存量上下工夫。在重点项目的上报审查、审批过程中,该县加强与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专项用地指标。同时,该县充分利用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通过科学规划,加大土地利用率。另外,该县开展土地集中清理活动,对“趴窝不下蛋”,长期以来生产经营无效益的项目,完善退出机制,腾笼换鸟,确保新项目用地需求。
同时,在涉及项目落地、建设的各个环节中,石城县按照“手续简、措施实、手段新、质量高”的要求,做到当场能办的事当场办,有困难办的事尽力办,复杂的事简化办,及时解决土地报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项目用地开辟一个高效优质的“绿色直通车”。
主动作为 促项目达产达效
“在县里项目建设工作组的帮助下,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二期建设项目一边建一边办理相关手续,节约了时间,大大加快了二期投产速度,缩短了投资回收期,为企业争取到了利益。”石城县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永红高兴地说。
重大项目是带动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石城县牢牢牵住项目带动这个“牛鼻子”,主动上门为企业、项目服务。该县对重点项目采取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工作制度,全面推行“情况在一线了解,办法在一线提出,力量在一线配置,问题在一线解决”的“一线工作法”。同时,该县建立起服务企业长效机制,整合该县工信局、民营企业管理局、工业园管委会等部门力量,组建了机械制造产业、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等6个服务工作组,主动深入企业,在企业考察、洽谈签约、土地供给,到项目落地、手续办理、开工建设,直至投产达效的全过程中,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的服务,确保项目招得来、留得住、建得成、长得大。
为促进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石城县建立了重大项目进展月调度制度,每月由挂点服务的队伍汇报项目进度,定期召开重大项目推进协调会,细化节点、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及时跟踪重大项目落实情况,对项目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现场协调解决。在制度、措施到位,人员得力的有利条件下,该县县域经济在项目带动中实现新跨越,今年1月至6月,该县财政总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