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假货这一关考验中国电商的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张燕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9日

  媒体暗访电商假货链,发现各平台假货奢侈品泛滥,中枪的有:京东、聚美优品、走秀网等。记者调查发现,供应商祥鹏恒业通过多个电商平台销售假冒服装和手表,电商平台则对异常投诉置若罔闻。(7月28日新华网)

  不少电商平台都会承诺,绝无假货。但媒体揭露的事实却非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报道,让消费者对这些电商的诚信感到担心。有人说,其实自己知道电商的便宜奢侈品是假货,但是便宜,所以无所谓。或许,在部分人眼中,电商特别是B2C平台卖假奢侈品,和天桥上卖“LV”一个道理。一些消费者不过是为了买“奢侈品”的牌子而已,至于真假无所谓。

  部分中国人的这个心理,并不奇怪。但作为合法经营的企业,无论是商场、专卖店还是电商平台,都有责任不卖假货。这并不是多高的商业要求,而是基本的底线。事实上,中国电商企业从一出生就伴随着假货横行的问题。在发展初期问题不这么大,但一旦企业进入成熟阶段,特别是伴随着企业的最大做强,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包括知假售假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让其头痛。

  从商业诚信上讲,售假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即便很多消费者本来就知道是假的,也是违反商业道德和法律的。至于消费者愿意买假货,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们不能因为消费者愿意买假货,特别是有消费假奢侈品的欲望,就尽量去满足。如果可以这样,那是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卖更便宜的假货,因为谁都愿意买更便宜的东西?若此,中国岂不成了一个假货横行的国家,哪个企业还有动力生产、研发、制造、销售好东西?

  至于电商平台总喜欢说自己只是一个平台,是供货商或者网店提供和销售了假货,与己无关——这个说法,完全是不负责任。企业就该有企业的责任,什么责任都推给别人,那就不是负责任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别的零售商都会被消费者所唾弃,得不到社会的支持,更不利于其走向国际化,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同。而且,长期售假,一旦证据确凿,或许还会给这些电商企业带来不少官司。譬如售卖假奢侈品,遇到奢侈品企业维权,一些电商平台可能输得很惨。

  不否认,电商平台有时候也有自己的难处。电商平台不可能保证,供货商和网店完全不存在假货。但首先,面对明显的假货,电商平台不可能无法发现。如果一个零售企业,对自己的货源一点判断能力都没有,那他是不是没资格做零售商呢?其次,被举报的假货,必须及时处理,并给消费者以满意的承诺。很遗憾,我们看到,一些供货商明显的供假行为,电商居然视而不见。哪怕在被监督和被投诉之后,依旧置若罔闻,这只能说明一些电商平台不负责任。

  可悲的是,明显售卖假货的不仅是一些小电商,不少都是已经在海外上市的电商企业。制假售假行为,一直以来就困扰海外对我们整个社会的评价。而对这些在海外上市的电商来说,因为售假,资本市场对他们的评价和信任不高。中国的互联网有其封闭和保护国内电商的一面,因此,中国才有机会涌现出这么多的本土电商平台。这个先发优势,应该珍惜。如果我们电商企业自己不争气,总是在货源问题上不负责任,那么永远没机会成长为世界级的电商企业。

  在一个法治社会,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自己过硬。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需要的是过硬的产品;对于零售企业来讲,不卖假货,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是其核心竞争力。中国社会还不够法治化,问题也还很多。但毫无疑问,法治化的趋势是必然的,电商企业未来必然需要越来越规范。那些更加遵纪守法,更对消费者负责任的电商,才有机会活下来,才有机会做得更大。

分享: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