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送医下乡,怎样避免“过船效应”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商 旸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4日

  送医下乡,最忌讳“过船效应”:船一来,水面热闹一阵子;船一过,水面还是老样子

  送医下乡,送药下乡,近年渐成常态,已不新鲜。然而,像莱阳这样,大规模、多批次、明确次数,甚至有点像驻村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那样,当起田间地头的“第一医生”,还挺新鲜。

  新鲜的背后,是医改共性问题的个性求解。

  何为共性问题?基层医疗资源短缺。这是长久以来的现实困境,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突出。几年来,医改致力于基层,在制度建设、覆盖层次、保障力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在物的层面、制度的层面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人才的薄弱却一直还是难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般做法,是采取“结对子”的办法,让大医院定向帮扶县医院或者乡镇卫生院,采用传帮带或者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

  莱阳的办法,一方面是强力输血,不局限于某一个医院的单一帮扶,而是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城市医疗资源,以规模化形式将医生送往农村,并采用强制性措施严格规定医生出诊次数,在数量和频率上保证优质资源的投放。另一方面是着力造血,保证驻村时间,可以让村医在一段稳定的时期内与城里医生频繁交流,在大量的诊疗行为中汲取经验和技术,优化自身诊疗业务。

  一句话,盘活现有资源,一个医生当几个用;发挥种子作用,一个医生带动一批。

  这种规模化下沉资源的尝试,值得肯定。送医下乡,最忌讳“过船效应”:船一来,水面热闹一阵子;船一过,水面还是老样子。怎样可持续、真管用,是关键。规模和密度是一种保证,同时,调动下乡医生的积极性也很重要。很多地方在均衡教育资源、推动教师下乡时,常将强制措施与激励机制相结合,把驻村服务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待遇提高挂钩。这种思路,也值得借鉴。

分享: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