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8日
日前,宁都县全面启动粮食收储工作,农民按每百公斤270元的托市价销售早稻,实现丰产丰收。作为赣南的产粮大县,宁都的农民世代守着土地,品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而去年至今,越来越多农民从繁琐的插秧、耕作、收割等工作中解放出来,将土地交给水稻种植合作社或种粮大户,实施全程机械化耕作,轻松管理,却也同样享受丰收的喜悦。
作为我市唯一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去年以来,宁都县对粮食种植全程社会化服务进行补贴和鼓励,推广农机耕作及规模化种植,不仅提高了粮食种植效率,节约了成本,更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实现收粮不种粮,离土不离乡,让宁都这个“赣南粮仓”粮食满仓。
收粮不种粮,农机服务进千家
8月5日,烈日炎炎,刚卖完粮食的长胜镇法沙村农民沙福生,一回到家中便喝了半瓶冰啤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痛快。粮食收储工作启动以来,沙福生将自家收获的近1万公斤早稻卖了出去,盈利1万多元。
“现在种粮,从耕种到插秧、防病、收割,都可以通过农机完成,收割好了,他们还把粮食运到家里来,又不费力,又能赚钱,这比以前种粮可是轻松多了。”沙福生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他将家中的20亩土地,承包给该村种粮大户赖明生进行全程农机耕作,家中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的沙福生,再也不用每天在田里辛劳耕作了,他只要每天早晚查看一下田里的灌溉情况和病虫害情况,及时反馈跟进,便能在家中坐等粮食上门。
沙福生家的改变,得益于该县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去年以来,该县通过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大户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全程服务,不断推进统一育秧、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环节的农机作业服务,全面提高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根据相关政策,我们对提供农机服务的社会组织或大户,每亩每个环节给予10元补助,以这种方式鼓励农业机械化耕作,提升粮食种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据该县农业和粮食局经管站站长曾佑平介绍,有力的鼓励政策,激发了该县各类组织和大户实施粮食种植机械化服务的积极性,至今,该县已有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共118家,为全县粮食种植户提供全程化农机服务。全程化农机服务让越来越多农民尝到了甜头,这种服务模式被逐渐推广开来,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增产又增收,寸土寸金争效益
记者来到会同乡鹧鸪村时,只见眼前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随风摇曳,晚稻栽种工作已基本完成,长势极好,一片丰收在望的动人光景。
“以前这里可不是这样子。”会同乡汇农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国炜说,以前,不少农民外出务工,家中田地无人照料,只能任其荒芜。自从合作社开始推广全程社会化服务,为周边农民近3000亩土地提供耕种管收等服务,往日杂草丛生的荒地又重现了生机。
“有了全程社会化服务,哪怕全家人都不在家,也可以把土地放心交给我们,从育秧到收割,我们替他们全程照料土地,农民只管收粮就可以。现在,哪怕农民不耕地、不劳作,我们全程提供服务,一季稻每亩也可获利近700元,收入不会比以前低。”王国炜说,开展全程农机耕作,减少了土地抛荒,也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实现土地增产、农民增收,多方共赢。
“土地种粮的收入,对于许多农民来说或许并不重要,但产生的效益却意义非凡。宁都是‘赣南粮仓’,保证粮食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全程社会化服务,既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又让每寸土地都长出粮食,保证了土地效益和粮食产量,一举多得。”该县农业和粮食局局长熊辉生说。
离土不离乡,收粮务工两不误
“双抢”时节,本是农民最忙的时候,在长胜镇青树村,村民潘高生却完全不见往年的忙碌。现在,他们夫妻俩在县工业园上班,月收入有5400元;而夏粮丰收,他们家20亩土地获得粮食近1万公斤,获得收入近1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丰足。
“以前每年‘双抢’,我都忙得不可开交,动不动就要请假忙地里的活,一天只能睡上四五个小时。”潘高生说,“今年不一样了,我们家的20亩土地,由长青农机合作社提供全程服务,夫妻俩照常上班,不用下田,粮食就送到家门口。”曾经,家里的土地成了潘高生一家的“负担”,全年耕作,则辛劳不堪,收入也不理想;外出务工,又舍不得任由土地杂草丛生。自从有了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困扰潘高生多年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相比潘高生一家的“清闲”,同村的种粮大户郭小九可是忙得脚不沾地。作为长青合作社负责人,他不仅要为社里的800亩粮田开展“双抢”,还要为包括潘高生在内的许多农户家共1000余亩土地实施收割和栽种。
“有了合作社,农民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土地由我们进行专业的规模化耕作,农民照常务工,既能保证土地效益,又有利于农民增收。”郭小九说,土地是农民的“根”,小农耕作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让农民抛弃土地又不可能,全程社会化服务,让该村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通过务工、创业等方式增收致富。
如今,随着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深入推进,已有越来越多农民如潘高生一样,离了土地,却没有离开乡村,不用种田,却同样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