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3日
![]() |
宁都乡村公路上绿树浓荫。 |
□廖海峰 温莉莉 记者曹友春 文/图
热,热,热。
连日来,我市饱受高温天气“烤”验,超过35度的高温一日接着一日。一直以来,在炎炎夏日,广大群众对林荫路充满着渴望。为此,宁都县加快推进绿色通道建设,让群众清凉出行。如今,这项工程成效如何?日前,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树荫把道路遗忘
“现在却只剩下了矮小的行道树,让我很是伤感。”40多岁的宁都县城中山南路居民刘建国还记得,他小时候,道路两边有很多大梧桐树,两旁的树枝相交错,夏天不用戴遮阳帽,小雨天不用打伞。
无独有偶,家住阳光都会小区的张先生认为,现在的小区绿化率在提高,但目光所及的绿荫却在消退,小区旁边的马路宽阔,交通比过去要方便很多,但路边的树太少,夏天到来,一出门就得接受阳光“烤”验。
人行道上没树荫,火辣辣的太阳直接照在人身上,又热又难受。张先生曾拿温度计做过测试,树荫下的温度要比太阳下的温度低4度左右。
“一棵棵大树不仅是绿化景观,更是城市历史的一部分。”住环西南路的廖大爷感触地说,愈发怀念那些因道路拓宽而被移走、刻录着城市历史“年轮”的一棵棵大树。
道路越来越宽,树荫却越来越少,针对一些市民的意见,县园林所所长邓明分析说,宁都一些路段的行道树太矮小,大部分是因为这些树的树龄不够大,使得绿荫在视觉上“减少”了。加上由于树种选择、规划等原因,无法种树或树木没法形成树荫,造成绿荫“缺位”。
让夏天有多长,树荫就有多长。近年来,宁都县加快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种绿护绿,让广大群众清凉出行。
树荫道路共延长
泉南高速宁都出口,就是刚刚竣工的宁都大道,一行行翠绿挺拔的行道树生机勃勃,掩映着干净整洁的街道马路,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没有夏天的酷热,多了份清凉。
道路延伸到哪里,绿化就覆盖到哪里。宁都道路绿化同规划、同建设,根据道路旁不同的土壤特点、周边环境,以乔木为主,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打造出以桉树为主的319国道、以樟树为主的城区道路、以红叶石楠为主的昌厦公路、以杨树为主的乡村道路等特色道路。
为让道路早成荫,该县种植的全是乡土树种,胸径在15厘米以上的大规格乔木。据了解,城区道路共栽植2万多株大乔木,乔木、灌木覆盖比例在70%以上,新增绿化面积37.7万平方米。
宁都沿江路两侧的高大树木像是撑起了一把“绿伞”,树荫覆盖率100%,完全遮挡了烈日,路上光影斑驳感觉不到炙热,走在这样的绿荫路上感觉和夏季的闷热产生了隔离。
正午时分,老王走在人行道上,手上没有拿扇子,却并不感到很热。他告诉记者,现在大树下增设木墩桌椅,可以休闲、消暑、娱乐,成了夏天的乐园,这里比以前更热闹了。
“以前夏天,热浪逼人,晒得都快中暑了,现在不一样了,绿树成荫,穿梭于大街小巷,心情格外舒畅。”一快递宁都公司员工小廖高兴地说。
路在绿中,车在绿中,人在绿中。目前,全县绿道总里程40余公里,成为延伸在城乡中的一条条绿色飘带。
树荫满路仍漫长
修路不砍树、少移树、留大树、多种树,宁都建设了登峰大道、宁都大道等林荫大道,形成了横纵交错的林荫道格局。目前,宁都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6%,绿地率达到33.3%。
宁都推进“绿色通道”成效明显,但是否就能树荫长长铺满路?邓明坦言,树荫满路还面临不少困难。
首先,道路绿化与城市发展有时相冲突。比如树木根部生长触碰到地下管线的问题。树木种植要求土深1.5米以上,以及足够大的透水面积,但很多地方由于地下管线埋得较浅,不得不采取堆土种植的办法,有些路段甚至出现了“盆景树”。这些管道不仅造成树木夏季浇水不便,还会引起土壤的二次污染,不利于树木的生长。
其次,道路绿化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俗话说,道路绿化三分种植七分管理,城市道路绿化政府更重视,投入更大,管护水平更高,树木成活高、成荫快。而农村山高路长,点多面广,行道树种植养护成本更高,道路绿树成荫慢。
最后,附近居民利益受到侵犯,树荫难以保存。行道树的日益长大,与居民距离越来越短,附近通风、采光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产生活,只好进行大修大剪,有时甚至应居民强烈要求进行砍伐,导致树木难以成荫。
宁都县推进“绿色通道”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面临着困难。“绿色通道”建设不是一时之事,更不是一家之事,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让树荫满路,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