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为田野披上绿色“防护衣”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8日

    图为日前大余县植保植检站工作人员在章源蔬菜基地指导农民使用大太阳能杀虫灯。

 

    稻田可见成排的白色性诱捕器,果园里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商品蔬菜基地密集悬挂着黄色诱虫板……这是近日笔者随同大余县植保植检站调查队工作人员在农村走访调查时,沿途看到的一些农田里的新“风景”。

    2006年以来,大余县一直在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以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和降低农药使用量为主要内容,研究、试验、示范、集成和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下,农产品产量有增无减,产品质量有了保证,让果农、菜农和种养大户们尝到了不少甜头。

    绿色防控“叫得响”

    冒着炎炎烈日,笔者随同调查队来到位于大余县新城镇龙王庙村的开量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察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的防治效果。放眼望去,在400多亩成片的稻田里安装了6盏杀虫灯、1台虫情预测灯,田里还均匀地插着一根根竹竿,竹竿上悬挂着300多只白色的性诱捕器。

    “别小看这些小罐子,这是专门为稻田害虫布下的‘天罗地网’,你看里面被诱杀的害虫数量不少。”拆开一个诱捕器,合作社负责人龚俊荣告诉笔者,杀虫灯和诱捕器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很好,这两年稻田周边的害虫少了很多。

    除了运用灯光诱杀技术和性引诱剂诱杀技术,龚俊荣还熟练地掌握了稻田耕沤灭螟、生物农药等多种绿色防控技术。不仅如此,龚俊荣还承担了44个水稻抗病新品种的试验任务。试种以来,他经常要对这些新品种进行抗病性方面的观察和测试,市县植保站技术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如今,许多种田的老方法真过时了。用绿色防控的方法防虫杀虫,不但省事,还减少了种田成本!”龙王庙村村民宋贤冠告诉笔者,因为看到绿色防控技术效果不错,有不少村民委托合作社防病治虫。

    近年来,大余县通过大力推广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筛选抗病品种等多种集成防控技术,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生态调控、物理诱杀、生物防治及科学合理用药为主的全程绿色防控和专业统防统治技术体系。据统计,目前该县已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11个,拥有专业防治队员198人,专业防治组织的服务面积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发展。

    技术服务有后盾

    “自从运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之后,一般种植一季农作物每亩需要农药成本100元,现在只要50元左右。”在大余周屋食品厂的蔬菜大棚里,50多岁的蓝光华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从一窍不通到顺手拈来,蓝光华告诉笔者,这多亏了植保站和乡镇农技站的技术员“手把手”地教会了他。

    在农民背后,有强大的技术服务做“后盾”。据了解,为确保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顺利推广,大余县专门成立了技术小组,负责病虫测报、防治指导、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工作,一张覆盖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普通农户的技术服务网络全面铺开。

    及时准确地预报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是做好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工作的基础。在每年的4月、6月、8月,大余县农业部门都会召集主要病害监测区域站点的技术人员进行早、中、晚稻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并结合当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编发病虫情报,根据病虫发生的程度、区域,提出相应的绿色防控对策。

    不仅要讲给农民听,还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大余县因地制宜,广泛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宣传与培训,让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目前,该县建立蔬菜、水稻等绿色防控示范区7个,辐射面积6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以来,该县共召开现场会50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1期(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12400多万份,大大提高了绿色防控技术的入户率。

    向“绿色”要效益

    来到大余县黄龙镇叶墩村章源蔬菜基地,只见五六名工人在手脚麻利地摘豆角、捆白菜,迅速将这些新鲜蔬菜打包装车。“这些蔬菜都是赣州市中心城区会员‘私人定制’的,全是他们自己选的品种、配量。”说起蔬菜的销路,基地负责人张志伟脸上满是自豪。

    张志伟所说的会员“私人订制”,就是消费者通过与基地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的方式,定期获得农产品。如今,在大余县,像这样的会员,仅来自市中心城区的就有200多名。笔者还了解到,章源蔬菜基地面积有400多亩,虽然种植的都是常见的品种,但价格要比市场价高出几倍。

    一样的品种,价格却高出几倍,张志伟的底气从何而来?带着疑问,笔者跟着张志伟在基地里走了一圈。“我们的经验理念是‘返璞归真’,是向‘绿色’要效益。”张志伟告诉笔者,基地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蔬菜种植管理体系,从不使用化肥和剧毒高毒农药,防病治虫都是运用生物农药、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这些措施,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和张志伟一样,大余县不少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民都切身感受到了绿色防控技术带来的好处。据统计,该县通过项目的实施,应用区比非项目应用区每年每亩增加稻谷38.16公斤,每亩农田可节约费用20多元,每年新增纯收益445.4万元至890.9万元。

    在大余县植保植检站副站长王旭明眼中,他更看重的则是绿色防控体系的长远效益。该县通过推广示范应用农业、物理、生态防控措施控制病虫害,以及应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化学农药用量大大减少,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该县生产出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能大大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有助于农民增收,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袁荣德 蔡德珍 文/图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