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电商崛起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4日

图为粤淘公司的淘宝网·天猫实体体验馆,馆内商品种类繁多。

 

    随着网络商城的崛起,网购大军越来越壮大,与之一同壮大起来的还有网商队伍。2013年以来,我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构建电商平台,县域电商抓住机遇,加快崛起。

    在大余县,越来越多的淘宝买家正悄然变身为淘宝卖家,电子商务作为新型营销手段蓄势待发,正在逐步改变传统商业营销模式。一方面是南安板鸭等传统企业“触电”转型,另一方面有粤淘等新模式下的电商企业入驻,近年来,该县电子商务交易额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从事电子商务的主体也从线上卖家延伸到企业实体。截至目前,该县电商从业人数突破3000人,2013年电商市场交易总额达1.7亿元。

    挡不住的“触网”探索

    发展电子商务,大余县有着良好的基础。“早在十年前,大余就有一些商户开始‘触网’,车匠汽车用品、风之花家纺等是最早一批开展电商业务的企业。”圆通速递大余分公司负责人谢琪州说。对于大余电商企业的发展轨迹,谢琪州最有发言权,县域电商的发展形势如何,用物流企业的发展情况来表现最为直观,截至目前,该县物流企业已经从5年前的6家迅速发展到21家。

    登录天猫商城,搜索“风之花旗舰店”,页面上展示的就是大余县风之花家纺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风之花旗舰店是天猫商城的诚信卖家,无论是描述相符度、服务态度还是发货速度,都在天猫商城同行业店铺内领先,一些畅销款式的月销售量达到3200多件。

    “我最初是在淘宝注册了一家网店经营家纺产品,发现业绩很理想,有了一定的营销经验后,2010年,我回到家乡大余创办了家纺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投向网络销售。”风之花的创始人刘新明说。通过线上线下互联,风之花“触电”之旅快速前行,仅今年第二季度,企业交易额就突破了60万元。

    大余的“中华老字号”南安板鸭曾是不少网店的“镇店之宝”,然而从今年开始,新一批产品将在自己公司建设的平台上大放异彩。

    “以前公司没有电商业务,但不乏网店或电商机构从公司进货后再进行网络销售,这部分产品的流向不受公司控制,也得不到相应的售后情况反馈。”南安板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春妍告诉记者,“现在,随着公司电商业务开展,我们开辟了官方网站、融易购商城南安板鸭旗舰店以及官方微信三大平台,宣传并直接销售产品,对保护、推广南安板鸭品牌意义深远。”

    在大余县商务综合执法大队,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县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已有12家,其中大部分企业利用淘宝、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台开展业务,但也不乏企业自建平台。从事有色金属制品深加工的大余县森本新材料有限公司多年前就开办了企业网站,试水网络营销,今年该公司的线上交易额将突破300万元。

    争做电商“领头羊”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大余县城中心地段的粤淘电子网络商务有限公司淘宝网·天猫实体体验馆,这里将商品分成了十多个专区,种类从进口食品到日化百货,甚至服装、电器,令前来购物的市民们目不暇接。与实体体验馆相对应的,是公司的线上商场,收银台右侧,几位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忙着与网购的客户交流。

    粤淘公司今年2月入驻大余县,是大余县首家大型电商企业。经过半年的紧张筹备,粤淘于今年7月试营业,开启了电商﹢店商,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购物新模式。

    “电子商务已成为一种趋势,企业在电商领域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粤淘总经理彭剑说。彭剑从2009年起就感觉到了传统商务运行模式的艰难,实体店销售的日益下滑让他开始探索电子商务。“创办粤淘,落户大余,就是希望能大干一场,建立更广阔的电商平台。现在,粤淘拥有自己的实体商城和网站,更立足本地商圈,实现了传统市场与线上市场融合、虚拟与现实接轨,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说起企业的特色和未来发展,彭剑信心满满。

    虽说还处于试营业阶段,但粤淘的网络销售情况很可观。“粤淘的主打产品中,进口食品尤其受到网民青睐,订单不断,大多发往辽宁、山东和江苏等地。”粤淘采购员杨辉介绍。

    粤淘的入驻,为大余县的电商热又添了一把火,吸引了不少本地企业前来洽谈合作。对于这样的合作,彭剑乐见其成。“粤淘今年的发展方向是打造一个统一的区域电商品牌,把平台做大做强,争做电商企业‘领头羊’,吸引电商散户抱团发展,带动地方特色产品的销售,加快形成‘全民触网、全企入网’的电子商务发展氛围。”彭剑说。

    目前,粤淘正逐步在大余县各个乡镇建立实体体验馆,为当地百姓提供购物方便的同时,加强“电商”和“店商”的互动。同时,公司携手越来越多的本地供货商共建区域电商平台,融入电商发展大潮。

    为电商“扶一把”

    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城市经济的战略举措,在采访中,大余县商务局局长张齐彬直言,大余的电商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推进电商产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政府层面发力,为电商发展做后盾,扶一把。

    张齐彬告诉记者,处于初级阶段的电子商务,领域内专业人才不足和配套服务不健全的问题难以避免。为了补齐短腿,一方面要大力打造电商领域的成功样板,加大对电商基本知识、成功案例、重点企业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普通百姓对电商的认知水平。大余县将大力扶持有基础的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引进和培育更多的电商网络交易平台和服务型企业,为企业开展电商业务提供应用方案。另外,该县通过出台扶持政策、营造发展环境、搭建技术平台等引导企业“试水”电商,鼓励邮政、交通等行业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建立与电商发展配套的物流系统,推进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吸引更多有实力、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入驻。

    另一方面,为应对人才缺口,大余县启动了电商人才引进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引进和培训电商人才,支持个人网上创业。目前,该县正改变传统的劳动就业培训内容体系,增加《网络营销》《网店运营专才》等课程的学习与培训,依托有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电子商务企业家协会和其他行业组织,积极开展电商推广培训活动;同时,该县积极为个人网上创业提供相关技术和创业策划支持,营造电商发展的良好氛围。

    采访手记:

    从为了应对销售困境而借助网络营销、小打小闹的单个企业上线建站点,到如粤淘公司这样的大企业入驻,打造更广阔的平台联系线上线下,并吸收周围企业以合作的形式丰富平台的内涵,大余县电子商务的发展轨迹,代表了我市县域电商发展的典型路径。

    从小而散到大而集中、抱团发展,从线上销售到线上线下联动、电商店商互补,大余县电子商务势不可挡的崛起证明了电子商务在推动企业市场拓展、增添县域经济活力上的巨大作用,发展电商,已成为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当前,赣州市电子商务还处在发展初期,各县(市、区)在发展电商经济的过程中,普遍面临专业人才不足、技术支持相对薄弱、发展理念相对滞后等问题,此时,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就格外凸显。如何进一步建立完善适应我市实际、支持电商发展的政策体系,发挥电子商务协会的作用,做好招商引资、平台建设及相关服务工作,仍是摆在我市相关职能部门面前的课题。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何蓓 特约记者叶兰青 记者王怡岚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