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5日
“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一名忠实的园丁,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满园的芬芳。”
……
每天,石城县小松镇桐江村小学教师刘永长总要在日记本上写上一句或者一段话,是授业心得,也是自我激励,更是奋斗目标。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辛勤耕耘,爱生如子,精研教学,深受学生、家长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并于2014年被评为全市优秀教师。近日,记者慕名走进桐江小学,探访这位山区“园丁”。
2000年,刘永长从宁都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至边远的小松镇罗源小学。他刚到学校报到时就傻眼了:简陋的校舍,四五名教师只能挤在一间宿舍,艰苦的条件让刘永长犹豫了。
然而,第一堂课的经历让他彻底改变了想法。那天,他夹着书本,走上讲台,50多名学生齐刷刷地起立、敬礼,说:“老师您好,您别走,我们需要您。”这一刻,他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也是这一刻,他读懂了学生的渴望。他坚定地对学生说:“我不走。”
一句承诺,一份守候。留下了,就是要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刘永长心中装着教育、装着学生。尽管自己家离校不远,但他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从不回家,因为他要把空余时间奉献给班上的后进生。每天放学后,他将班上学习较落后的学生组织起来,义务给他们开“小灶”,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盲区,分门别类逐一辅导。辅导完后,他还要将路远的学生送回家。一些同事说他傻,他却说,傻人有傻福。优异的成绩也证明了他“傻”有所值,因为他所任教的数学学科成绩在该县学校中连年位居前列。
2008年,组织上分配他到小松镇最边远的罗溪小学任负责人。当时,罗溪小学教学条件和教学成绩双差,又距圩镇有10多公里路。许多朋友都劝他推掉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他摇摇头说:“组织上信任我,那里也需要我,我没理由不去。”教学条件差,他就四处跑腿,走访慈善人士、相关主管部门,争资改善办学条件;为提高教学成绩,他利用课余时间与其他教师一同钻研教材、探究教法,凡事以身示范。仅一年时间,罗溪小学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期末考试各学科成绩名列小松镇第一,还被石城县教育局评为综合评估先进单位。
2013年9月,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刘永长被提拔为桐江小学校长。作为一校之长的他,率先垂范,谦虚和蔼,得到了众多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喜爱与认可。
在桐江小学,记者随机向几名学生打听他们对刘永长老师的印象:“刘老师爱我们,我们也爱他。”“刘老师要求很严,但我们知道,这都是出于对我们的爱。”“刘老师很公道,很和蔼可亲。”……学生们的话充分肯定了刘永长的教学为人。
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落后的学生,刘永长一视同仁,真诚善待,用爱心浇灌。
在刘永长班上,小程原本是一名内心孤独、自卑的学生,独来独往,学习成绩较差。刘永长经过了解得知,小程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小程与奶奶一同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上性格孤僻,他逐渐封闭了自己,疏远了同学。为了扭转小程的学习生活状态,刘永长每天都要挤出时间,陪小程散步聊天,与他分担学习与生活上的苦恼。刘永长还鼓励小程参加各种活动,上课向小程提他能回答的问题,帮助他收获信心。一段时间后,小程脸上绽放出开朗的笑容,消除了自卑感,融入了班集体,成绩也提高了一大截。
像小程一样,得到刘永长特别照顾的学生不在少数。在刘永长的工作日记簿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班上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与生活情况、具体帮扶措施、周表现、月表现等,可以说就是一部学生的成长史。诚如刘永长所说,爱学生,就是要爱他的一切,爱心不止,善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