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8日
经济的发展需要项目支撑,因此项目建设要先“落地生根”。面对地方经济发展对土地的迫切需求,全南县坚持守耕地“红线”,牢固树立并积极宣传保护土地资源的理念,创新举措、强化职能,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妥善处理好资源保护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服务该县经济发展。
为守住耕地“红线”,全南县把土地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在工作中,进一步健全土地管理思想保障、科学保障、制度保障、权益保障及监督保障等长效机制,做到县有制度、乡有规定、村有民约,使耕地保护工作有章可循。目前,该县耕地保有量面积15.33万亩,基本农田面积12.77万亩,确保了该县耕地保有量14.36万亩。
为构建好责任“阵线”,全南县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坚守耕地“红线”为第一职责,坚持责任性保护和建设性保护同步推进,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立体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络体系。落实和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强化主体责任,将耕地保护责任纳入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体系,由其政府主要领导为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确保辖区内不发生重大土地违法案件。除此之外,该县将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稳定纳入政府系统考评目标。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和破坏耕地责任追究问责机制,形成耕地保护“控得住、保得住、补得实”的良好局面。对不能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干部,该县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实施问责,推动土地管理向“大家管、大家用”转变。
全南县在探索国土资源执法新举措方面,从预防和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入手,健全了“防范在前,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执法监察工作新机制。制定了《全南县关于土地管理突出问题警示约谈试行办法》,在政府系统对违规用地实行警示约谈制度,并对违法案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建档立卷。建立了严格的报告制度,设立举报电话,拓宽土地监察信息渠道。同时,该县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建立重大案件由国土、公安、法院、纪检监察、规划建设、房管等部门联合查处机制,形成了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工作合力。在此基础上,该县还组建了86个村级土地执法监察信息员队伍,明确了任务和职责,建立了培训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