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8日
9月14日下午,在信丰县嘉定镇焦坑村,刚从田里劳作起身的村民罗德湖,来到家旁边的焦坑水库,洗去手脚上的泥土。而在今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样的场景是不可想象的。“以前这里的水又黑又臭,大家根本不敢到水库边上来,洗手洗脸就更不敢了。”罗德湖说,“现在好了,水变清了,也不臭了,老表们都很开心。”
转变,缘于一场刮骨疗毒般的整治行动。
近年来,信丰县水库养殖发展较快,养殖规模养殖总量不断增加,对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养殖户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开发水库资源,甚至直接将畜禽粪便、化肥等大量投放到水库,严重污染了水库及地表、地下水质,破坏了水资源,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要求治理水库水质、改善水环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得失之选
“人家说水质好是‘清粼粼’一片,我们这里是‘黑黝黝’一片,稍微走近一点就闻到熏天的臭气,如果在水里洗个手,手就会发痒。”说起此前水库水质情况,信丰县中型水库管理中心主任邱诗万痛心疾首。
2012年7月,信丰县制定了工作方案,对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矿产资源开采污染、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污染、居民生活污染及其他影响水源水质的污染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展水面养殖整治专项行动,要求全县所有小(二)型以上水库及其他承担城镇生活供水和作为农村安全饮水水源的水库,必须全部退出承包养殖,终止承包合同,由产权单位实行人放天养。整治行动涉及全县20多个职能部门,决心、力度之大,可谓空前。
“我们这样做,对养殖户和农民的收入,乃至全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要有舍得放弃既得利益的勇气,要有开创新局面的决心和魄力,一定要把碧水留给子孙后代。”作为整治行动的全程参与者,信丰县政府办副主任游騉的话说出了干部群众的心声。
进退之战
信丰全县共有小(二)型以上水库81座,分为县水利局直管和镇村管理两类,绝大部分都在进行水面养殖。整治行动会触及既得利益的,首当其冲便是这些承包养殖户,因此,如何让养殖户们心甘情愿退出养殖,就成了整治行动成败的关键。
邱诗万说,为了引导、劝说养殖户早日签订退出承包养殖协议,信丰县采取了“软硬兼施”的办法。一手来“硬”的:经过调查取证后,向法院起诉养殖户污染水质;进入环保程序,对养殖户的污染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一手来“软”的:对各水库承包户按照库容的大小,给予最高45万元的补助;承诺给予养殖户一至两年的过渡期,用以捕捞承包协议终止后还处于生长期的小鱼。
污水变清
“软硬兼施”加上心与心的沟通,终于收到了成效:5月30日,该县中型水库全面退出承包养殖;7月初,全县镇村管理的水库退出养殖全部到位。至此,全县小(二)型以上水库全部退出养殖,提前近两个月完成目标任务。8月中旬,全县派出3个验收组,对这81座水库退出承包养殖及水质改善情况进行验收,效果令人满意。
9月14日,站在焦坑水库的大坝上,望着眼前一汪清水,游騉露出了笑容。因为,作为整治行动的全程参与者,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小(二)型以上水库全部退出养殖,只是我们治理保护水环境的开始,保护水资源,我们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