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9日
秋后的夜晚,凉爽宜人。在繁花锦簇的瑞金市绵江湿地公园、龙珠公园、纪念园广场及一些住宅小区的坪地上,三三两两的市民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悠然自得;在各个村子的文化小广场、农家书屋,村里的妇女们跳起了广场舞,几个村民围坐在一起,或读书看报,或闲聊家常,好不惬意。
近几年来,瑞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努力打造“平安瑞金”“和谐瑞金”“幸福瑞金”,有力地保障了社会公平公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2008年至2012年,瑞金市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市),公众安全感指数连年攀升。
倾听民声,想方设法解心结
“这事都怪我,在倒圈梁前没有好好地与你沟通,导致你房子采光受影响。”“我性子急,语气重,你别往心里去。”日前,在武阳镇陈布村法制服务小组的调解下,不到一小时,两名村民就冰释前嫌。
一场即将演化为大矛盾的建房纠纷,在村法制服务小组的努力下,顷刻间便化解了。为了把老百姓的心结消除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初,瑞金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工作,深入推进“心连心·警民共建和谐(平安)村”活动,组织全市687名政法干警派驻17个乡镇239村(居),在乡镇设立法制服务队,在村(居)设立法制服务小组。
“法制服务小组一成立,我们就收到‘连心卡’。哪家有应急或需要帮助的事,可以随时拨打上面的电话。”叶坪乡洋溪村村民钟小连,因建房问题和邻居发生争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拨打了服务小组干部钟志军的电话,没想到工作人员立马就上她家了解情况。
走近村民,才能更好化解矛盾。为了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服务队利用晚上的时间与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们唠家常,通过召开议事夜谈会,及时收集梳理群众基本信息,真正实现“人下去、问题带上来”的效果,对发现问题能办的立即办理,一时不能解决的及时归纳梳理、统筹解决。今年1月至8月,该市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200余起,整治治安问题610余个,帮教管理重点人员1411人,进一步提高了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惠及民生,和谐司法促和谐
天气晴好的日子,武阳镇陈布村赖屋村民赖发生总爱带着孙子们在陈布大桥上悠闲地散步,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伴着流水声格外悦耳,“断了6年的‘天桥’修通了,真得好好感谢驻村政法干部啊。”赖发生说。
陈布村是瑞金市委政法委的“三送”工作点,由于基础差、底子薄,村级事业发展一度滞后。为提升当地农民的幸福感,瑞金市委政法委决定,从驻村起,大力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短短一两年,村里的“天桥”修通了,水圳拓宽了,文化小广场建起来了……
受益的不单是陈布村。在谢坊镇水南村160亩的脐橙园里,枝头缀满的脐橙透着丰收的喜悦。园主刘金发站在自家的脐橙园里,满脸笑意:“这几年在政法干部的帮助下,我跟其他村民成立了脐橙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网络卖橙,收入翻了一番。”政法干部们不仅积极筹资改变村容村貌,还带领百姓通过种养走上致富路。
在一次全市政法干部大会上,瑞金市委政法委书记钟振林掷地有声:“作为基层政法干部,不仅要在第一时间内化解群众纠纷,更要利用司法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引领老表们走上产业发展的路子。”
如今,在瑞金的乡村大地,修桥建路、农村危旧土坯房拆建、农田水渠建设、老村委会迁建等一件件群众殷切期望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正逐步得到解决。据统计,1月至8月,该市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8000余件,引导数百名农民走上种养之路,警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探索机制,群众生活更安心
走进壬田镇、叶坪乡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大厅,厅内宽敞整洁,十余名各部门工作人员在岗忙碌,办事群众秩序井然。在壬田镇大厅,50多岁的钟阿姨告诉记者:“原来乡镇七站八所办起事来让人头晕,现在一个服务中心办事方便多了。”
今年年初,该市将各乡镇原来分散的计生、民政、土管、农保等12个部门进行整合,组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了“一站式”办结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一服务的开展,又是该市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新举措。
围绕建设和谐平安瑞金目标,该市积极探索一系列为民服务机制。近年来,该市重点实施好建立机制、纠纷化解、专项工作、夯实基层、管理保障五大类别共29个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创新建立了“和谐110”联动服务体系,建立“六诊”(预诊、门诊、出诊、会诊、急诊、复诊)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机制,公布“96333服务热线”热线电话,在全市各村(居)建立“模拟法庭”等立体式管理模式,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 创新社会治理,形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瑞金经验”。
同时,该市拓展延伸市、乡(镇)、村(组)、户四级社会治理为民服务内容,扎实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居、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企业、平安社区等法治创建活动,使全市社会治安好转率得到提高。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去年该市公众安全感指数为96.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