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9日
“你们这还有包厢吗?”“有,最低消费300元。”近日,位于赣州市中心城区大公路的某酒店员工明确告知记者,包厢有最低消费。同样,标准钟附近的某酒店也是如此。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酒店还存在不准自带酒水、一次性碗筷收费等硬性规定。
餐饮行业存在霸王条款是个老话题,法律明文禁止,为何屡禁不止?社会各界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消费者如何向餐饮业的霸王条款说不?
餐饮霸王条款要无奈接受吗?
近日,记者在某酒店采访了刚订了包厢的市民聂国瑞。记者问:“你知道酒店包厢有最低消费是不合理的,你为什么还要订?”聂国瑞回答:“没办法,这就是‘店大欺客’,我们出来吃饭为图个高兴,总不可能为这点钱去跟他打官司。”
与聂国瑞有同样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采访中,大部分市民都说,只要酒店不会缺斤少两、出现食物变质等不能接受的情况,那些常见的霸王条款早已见怪不怪。
多年来,不少餐饮酒店存在“禁止自带酒水、包厢最低消费”的经营习惯,大部分消费者也不会反对。今年以来,在章贡区,消费者对餐饮行业霸王条款的投诉只有8起,约占所有投诉案件的1.2%。章贡区12315指挥中心主任张飞龙说,查处这类案件,取证难度大,如执法人员到酒店调查,酒店工作人员会说没有这类规定。当然,面对坚持维权的消费者,酒店往往会妥协,避免被便衣执法的执法人员抓现行。
“长期以来,绝大部分市民对餐饮霸王条款是无力抗争,最终变成无奈接受。”说到这一情况,张飞龙也显得很无奈。
餐饮霸王条款只会自毁前途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餐饮店则无最低消费额。章江北大道某餐饮店负责人刘祖辉告诉记者,最低消费额是餐饮业内多年的做法。
“酒店设置包厢最低消费是有原因的,包厢的就餐环境比大厅要好,每个包厢都会配备专门的服务人员,这些都是成本。”赣州市长征大道一家酒店的负责人张磊认为,坐包厢或大厅由客人自主选择,而设置包厢最低消费也是为了控制包厢的使用量。
市民张燕菲则认为,设置包厢最低消费是经营者对自己服务能力不自信的表现。张燕菲说:“最近,湖边镇新开了一家餐饮店,包厢里不设消费底线,因为食材新鲜,口味也好,许多人都舍近求远到那里去。酒店设置包厢最低消费是多此一举,既然到酒店来吃饭,就没打算省钱,只要菜好、服务好、价格公道,有谁舍不得掏腰包?”
退休干部陈乐秋表示,包厢最低消费、强制使用一次性碗筷、不得自带酒水等霸王条款,都与有关规定相违背。现在,公款吃喝的现象大大减少,餐饮行业必须提升服务质量,顺应市场潮流才能生存。酒店对消费者做出不合理限制,是破坏市场规律,自毁前途的做法。
消费者要对餐饮霸王条款说不
国有国法,餐饮行业的霸王条款是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查处,坚决禁止。自今年4月以来,章贡区在辖区内开展餐馆禁带酒水、包间设最低消费等霸王条款集中整治工作, 检查各类酒店、餐饮店513家,下达行政指导书25份,调解因霸王条款引起的纠纷6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数万元。
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局长赖志广认为,许多酒店所谓的最低消费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浪费,从某种程度上纵容了浪费奢靡之风。同时,酒店要求消费者不能自带酒水,只能消费店里的酒,这里面就涉及酒水经销商给酒店卖酒的回扣问题,这样的行为助长了商业贿赂。
“对餐饮业的霸王条款说不,应从维权意识、执法力度、市场环境三方面入手。”赖志广说,广大市民对霸王条款的维权保护意识是第一位的。市民应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侵权行为要积极、勇于投诉和举报,同时,应采取有效办法对侵权行为进行取证,避免侵权一方“耍滑头”。
其次,应加大查处和宣传力度。执法部门应加大巡查力度,在巡查中发现问题,通过整合相关可操作的法律、法规等依据,加大依法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起到威慑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发挥宣传、警示、教育作用。
最后,应强化经营者的自律性,营造好的市场经营环境。每个经营者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但应当牢记,实干才能托起自己的梦想。执法部门应采取查处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菜品和服务质量高,群众口碑好的酒店、餐饮店进行表彰,对开出霸王条款的可在处罚后进行“培训班”式教育。通过这一办法,引导酒店、餐饮店经营者转变思想,摒弃陋习,自觉合法经营,把利润增长点从霸王条款转向提质创新,从而形成向实干要利润、以实干圆梦想的健康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