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梁剑箫:推动大众创业 创新创业两不误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08日

  日前,“2014小微企业文化创意创新创业论坛”在北京举办,活动旨在推动文化创意领域的创新,促进文化创意领域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论坛提倡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近日中央再次部署的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举措相契合。

  不过,笔者也听到一种观点,认为让那些刚刚创立的小企业与创新创造融合,甚至寄望其承担创新发展重任,似乎勉为其难。实际上,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大量的案例证明,不仅创新可以推动创业,创业也能激发创新。

  在稳定的经济运行中,大企业贡献了大量创新成果。但那些具有颠覆性、转折性的创新行为,常常出现于一些初创小型企业甚至微型企业。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需首先分清两个概念——“创新”和“创业”。在笔者看来,二者密切相关,但内涵不同。一般而言,创新可在既有企业中实现,也能通过另起炉灶组建新公司完成;创业则大多是从无到有。创业和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大企业里,创新一般先通过实验室内的小规模研发,待试验成功后再批量投放市场,形成规模经济。这种“小心翼翼”的举措可能造成“放不开手脚”的弊端,造成约束和激励的二律背反。一方面,大公司的内部创新常常受到软预算约束的限制,有时无法迅速做出结构优化调整;另一方面,大公司往往碍于风险的考虑,无法为创新者提供足够多的报酬,激励其将创新进行到底。因此,大企业产生颠覆性的创新成果并不容易。

  与之相对比,这样的障碍在初创企业中或许少一些。在创业实干中,创新激情得到充分彰显。这不由令人想起斯坦福大学曾经发生过的一个故事。当年,斯坦福在校生杨致远和同学编写了一个搜索器程序,放于校园网上,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关注,却遭来学校管理者的抱怨,说是造成了网络拥挤。杨致远只能走出校园,创立了一个小公司,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著名互联网公司“雅虎”。

  如今,不少大公司愿高价收购小公司的技术和产品,政府部门也适时制订和推出了不少优惠政策,这都进一步改善了创新创业者的环境:如果说赢得风险投资是创业初步成功的标志,获取政府支持则是创新得以发展壮大的催化剂。因此,在政府不断鼓励社会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更加有效地支持创新形式下的创业,应成为政策推动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课题。(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梁剑箫)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