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理财要闻 >> 正文内容

中国债基今年平均赚逾13% 老外也眼馋

来源:新快报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4日

    老外也眼馋!

  新快报综合报道 今年可谓债券型基金的丰收年。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今年以来各类型基金中,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以13.16%,排名第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债市的机会也吸引了外国投资者参与,日前,华夏、易方达两家基金公司的债券RQFII基金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交易。

  业内人士表示,从最新的经济数据看,债市走好的经济大背景没有变化,货币市场相对宽松的局面有望维持。在海外投资人都看好中国债市的情况下,中国投资者自然也不应忽视这一品种的投资机会。

  可转债基金领涨

  尽管今年股市表现不俗,但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指数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2.57%和11.40%,均跑输债基。目前为止,所有债基均获得了正收益,排名最末的益民多利债券,也获得了2.50%左右的收益。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债银行间债券总净价指数上涨6.86%,相比去年的下跌4.64%,表现令市场情绪高涨。分别来看,中债国债净价指数上涨7.78%,中债金融债总净价指数上涨8.61%,中债企业债总净价指数上涨8.16%,中债长期债券净价指数上涨19.53%,中证转债指数上涨19.17%。

  从最新的债基业绩排名来看,受益于转债和股市的较好表现,风格偏激进型债基普遍表现靠前。建信转债增强、长信可转债、易方达安心回报、汇添富可转债、申万菱信可转债、新华安享惠金定开债、大成可转债强债、博时信用债券等基金今年以来的回报率均超过30%。部分保本基金通过积极配置也获得了不俗的回报。今年4月下旬成立的新华阿里一号保本基金目前净值就已经达到1.16元。记者昨日获悉,阿里和新华已经决定趁势推出新华阿鑫一号,该基金的运作方式将与新华阿里一号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新发的债基的投资策略多较积极。像目前正在发行的富国新回报基金就突出“以债市为主、股市为辅加打新助攻”的特色。富国基金表示,固定收益类投资倾向于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且风险较低。经验表明,在投资组合中加入债券类产品,将有助于降低整体组合风险,并可提高风险收益特征的性价比。在构建投资安全垫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参与权益类市场和新股上市,为投资者争取更大的收益空间。另外,即将发行的鑫元半年定期开放债基也表示,要股债双轮驱动。

  中国债市海外飘香

  海通证券在四季度宏观研报中指出,从美国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前后资本市场会经历从货币牛市到股债牛市的转换。其中利率上升期对应货币牛市,期间货币基金以及定期存款占比会上升,在中国后者体现为银行理财的扩大。未来当银行理财规模见顶开始回落时,则意味着资金从银行流出,股债的牛市有望开启。今年仅仅是个开始。

  这一逻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海外投资者的认同。日前,华夏基金香港子公司与美国Van Eck合作推出了美国首只RQFII债券ETF,易方达基金香港子公司则与美国Krane Shares合作推出投资中国短期融资债券的债券ETF基金(“金瑞易方达中国短融ETF”)。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海外投资者正面看待中国的债券市场,不但翻开美国市场对中国信用债市场认可的新一页,也标志着中国金融机构真正实现“走出去”的战略。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债券市场,美国债市的投资工具、投资策略都非常成熟,中国债市为什么还能吸引美国人?分析人士认为,市场需求首先来自于对收益相对较好的人民币资产的需求。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海外机构都希望有机会持有人民币资产。金瑞易方达中国短融ETF的跟踪指数为中证高等级短融指数,截至2014年10月20日,该指数的加权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66%。相比之下,1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仅略高于零,美债和金边债仅有2.3%左右的收益,投资中国债市明显收益更优,可替代持有美国货币类基金。其次,短久期的高等级短融风险低、流动性好,是把中国信用债介绍给海外投资者的入门品种。美国投资者不用太担心人民币债券信用和久期风险,是海外客户容易接受的品种。

  另据了解,10月份以来,至少有德意志银行等四家机构递交文件,准备进军中国债市。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全球资产配置时代的到来,加上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推进,预计会有更多机构关注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机会。(朱安倩)

来源:新快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