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入股保险公司,对连接金融市场、打通市场间的障碍有积极作用。同时,这种探索还能发挥出规模效应,对资本市场的产品供应和产品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
目前银行和保险之间广泛使用“多对多”的合作模式:一家银行可以代理多加保险公司的产品;一家保险公司也在通过多家银行来销售保单。这种松散的合作模式具有随意性特征,对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均缺乏长期约束力,也就决定了银保合作双方的短期化行为。
而银行入股保险公司,对我国整个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随着金融市场的建立,银行、证券、保险各个市场之间相互隔离的情况非常严重,特别是在监管方面。银保合作有利于规避监管上的条块分割,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同时,银行对保险业务的渗透,表明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能力在不断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金融企业集团化扩张已经蔚然成风。中信、平安等集团已经以金融控股集团的形式完成了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多行业的布局;五大国有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也紧随其后开始成立自己的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
保险集团通过综合化经营,控股银行、基金和证券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协同效应优势,从成本收益角度考虑,综合化布局更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
银行保险在中国有良好的长远发展潜力,原因是保险产品的需求在增长,而且市场上银行保险的渗透率较低,以及银行有能力通过其广泛的分支网络接触客户。由银行入股保险公司,开展股权方面的合作,交易成本的降低能提升该渠道的利润率水平。解决了盈利问题之后,银行保险市场仍会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实证分析表明,以保险为主业的综合化经营对保险经营效率的提升最有效。中小银行参股保险公司可以为保险业增加资本金来源渠道,而同时控制大银行收购保险公司的速度与比例,可避免产生金融寡头。
相信明年,保险监管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保险公司业务经营范围和资金运用渠道将不断扩大,为银保互补合作拓展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