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1日
|
近日,信丰县一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电路板。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高精电路板为一体的企业,年产电路板20多万平方米,产品远销全国22个省(市、区),部分产品出口美国、韩国。李健 邱智慧 摄
□李春梅 吴冬玲
投资9亿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之光集团电子项目主体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投资6.2亿元的无公害大米生产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5.6亿元的圣塔实业余热发电技改项目第一条生产线竣工投产……今年以来,信丰县电子信息产业、新型建材产业、食品制药产业等主导产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该县通过特色建园、产业招商、培优扶强“三轮驱动”,致力于打造以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食品制药为主导的3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加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今年1月至10月,以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食品制药为主导的3个百亿元产业集群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34.86%。
A
抓规划,谋划园区布局
在大唐工业园施工现场,车辆来往穿梭,工人们正忙着对园区道路进行硬化;在信丰县工业园区西区,占地8039亩的全省最大的县级电子器件产业基地已初具雏形……近日,笔者走马信丰县各大工业园区建设主战场,只见机器轰鸣,车来人往,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信丰县科学谋划园区发展布局,聘请专业团队高起点制定工业园区产业规划,推进园区企业集约发展,投入1.45亿元建设“五纵九横”近50公里的园区路网,对原有工业园区进行“调区扩园”。在东区规划了1万亩的矿产品深加工及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区域;西区规划了占地面积8039亩的电子器件产业基地和占地面积3500亩的赣南脐橙产业基地,提升了园区承载力;在古陂、大塘、铁石口、小江等乡镇规划了占地面积各2000亩的大唐工业园、大塘埠工业园、铁石口工业园。目前,该县初步形成“一区三园”工业经济发展格局,不断拓宽产业项目落地发展空间,提升现有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产业层次、产出比重和产业集聚度。今年前三季度,该县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17.4%;工业增加值23亿元,同比增长5.6%。
B
抓招商 提升发展潜力
今年8月21日至11月30日,信丰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招商引资百日大会战,取得可喜的招商成果。今年前三季度,该县累计签约项目25个(含外资项目2个),其中“3+2”产业项目18个,占签约项目总数的72%;亿元以上项目9个,占签约项目总数的36%,实际引进外资26.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781万美元。
以工业新城和电源动力产业园为重要承接平台,信丰县紧紧围绕打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食品制药、电源动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通过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基地招商等方式,捕捉产业转移信息,跟踪对接重大意向项目,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同时,该县注重招大引强,瞄准对接龙头企业、优质上市公司和总部经济企业,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财税贡献率高的重大产业项目和配套项目,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实现引资和引智的双轮驱动,推动“二次招商”。
信丰县还不断强化“保姆式”服务,对电子通信、新型建材、食品制药、矿产品深加工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按照“一个产业、一名主抓领导、一支队伍、一个推进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细化产业阶段性目标任务,并确立了“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推行产业招商,突出招引产业上下游配套的“增链”“壮链”“补链”项目,不断壮大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推进各产业跨越式发展。
C
抓创新 引领产业发展
近日,笔者来到信丰县朝阳聚声泰科技有限公司,只见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29条流水生产线上,员工们进行着注塑、贴膜、检测、打包等操作,忙而有序。近年来,该县为公司投入近600万元资金进行产品研发,先后研发出了新型手机喇叭、方形宽频大功率受话器、前极振膜式麦克风、高保真、低功耗平板电脑喇叭等国内先进的新产品,还成功申请了17件专利,这些新产品一上市就深受手机电脑产商的欢迎。
信丰县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先后出台系列加快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在该县工业园企业全面推进“科技入园进企”工程,并成立科技领导小组、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等机构,增加科技项目资金,成立“科技创新奖”,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进行培育。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该县支持企业引智借力,积极为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该县投资1.2亿元搭建起产学研合作平台,有60多个高校及科研院所和当地企业结成了技术联盟,合作项目超过200多项,引进人才1175名。
在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基础上,该县还出台了《信丰县鼓励投资的若干政策规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加快上市,并对技改扩能、增资扩产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更多的优惠和扶持。该县还引导企业围绕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结构,推进产品创新,先后扶持朝阳聚生泰、磊源永磁材料、绿萌农业、圣塔水泥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使这些公司成为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