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1日
|
||
|
||
|
||
|
||
|
||
|
||
|
||
|
||
|
□赖莉 周军兵/文 袁荣德 赖莉 刘宗云 谭传斌/图
初冬的大余,硕果累累。
总投资8.5亿元的海创钨业硬质合金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明发矿业贵重金属回收利用项目、总投资2000万美元的米茄皮具项目……一批招商项目接连落地并相继上马。
近年来,大余县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深入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思路,不断拓宽招商引资领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招商引资热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个个节节攀升的数字令人振奋:1月至10月,新签约市外资金项目28个,合同引进资金65亿元,其中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分别达95%、71%、31%。“转型跨越我先行”,大余县转型发展的底气十足。
一轮轮招商引资的热潮、一阵阵项目建设的热浪、一声声加快发展的号角,如浩荡东风劲吹庾岭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招商引资项目作为全县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撑起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脊梁。
A
招商引资篇
谋定笃行 落点精准
招商引资全面加速
招商引资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大余县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不断创新思路,围绕主导产业,强化理性招商、精明招商、产业招商、效益招商的理念。采取强化招商队伍建设,主要领导带头招商、深化项目推进,实现招商工作新发展。
大余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县领导亲力亲为,形成了领导带头、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浓厚氛围。县领导多次率团到上海、香港、厦门等地考察交流,上门邀请央企、省企来大余考察项目、洽谈合作。
今年6月,世界500强企业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全球资源委员会主席巫冠逸一行前来大余县考察项目。该县县委、县政府多位领导始终陪同考察。对此,巫冠逸感慨地说“大余县的领导对招商如此用心和盛情,真让人感动”。当即就投资钨深加工项目签订了初步协议。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该县主导产业及产业集群建设,大余县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实施常态化驻点招商、一对一小团组招商、上下游产业链招商,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思路决定高度,项目决定发展。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大余县不断创新思路,摒弃“捡到篮子都是菜”做法,变“大招商”为“招大商”,突出招商重点。
围绕钨及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主攻产业带动效益大、抗风险能力强的效益型项目。大余县加大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以及央企、龙头骨干企业的信息搜集和跟踪力度,全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
目前,由央企中节能集团公司投资的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达成投资意向,预计总投资近5亿元以上。上海市雄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的花卉苗木产业、交易市场建设项目,澳门风景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占地500亩的工业地产项目,香港金富盛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等正在火热洽谈中。
此外,大余县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依靠和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再掀招商引资新热潮。该县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全县组建了若干个招商团队,均由县委常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队,每个团队组建1个专业招商小分队,专职驻点招商。各招商团队领导和项目挂点领导积极外出招商、亲自洽谈项目、现场调度推进项目建设。
扎实推进市场化招商。按照《大余县市场化招商工作实施办法》,借助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充分发挥商会、企业和中介的作用,积极开展委托招商、合作招商、以商招商和其他社会力量招商等各类市场化招商形式,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商会和中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与央企、省企、知名民企、外企实现点对点招商。
今年以来,大余县引进了莹通工贸、明发矿业、岭南工艺品、光彩事业行、和锋电子、余速达、天然气制氢项目、海欣矿业等8个5000万元(含亿元)以上项目。今年1月至10月,全县利用内资实际进资19.18亿元,同比增长14.58%。利用外资新批项目10个,合同外资7522万美元;实际进资7266万美元,同比增长6.06%;外贸出口额1507.20万美元,同比增长27.20%。
B
项目建设篇
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
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项目建设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抓手,只有项目实现了跨越赶超,经济才能实现跨越赶超。
大余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第一推手”,以招商引资吸引增量,以项目建设盘活存量、做大总量。乘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该县深入开展“项目落地建设年”活动,不断推进项目建设,使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
项目建设激活内生动力。大余县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打造转型发展“主引擎”,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的后劲,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大余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强力引进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促使项目建设成为经济转型发展升级的“突破口”和跨越发展的“助推器”。
为推进项目建设,大余县开展了“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年”活动,加快项目转化速度,提高项目落地率、履约率和投产率。该县严格落实“一个重点工程、一个县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责任人、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方案”的责任机制,从项目谋划到竣工投产实行全程跟踪、全面服务、排除干扰、强力推进,尽快形成大项目、好项目、快项目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效应。同时,坚持考核经济工作成效主要看项目,在干部中进一步树立“以项目论英雄”的理念,形成“项目耍了滑,干部不提拔;项目往后退,干部要挪位”的工作导向。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该县加大督查力度,细化节点、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建立健全了每周例会制,每月联席调度会制,交办督查制,台账式管理等一系列项目推进机制,推动了一批已签约项目的落地开工。
今年以来,大余县努力抓好项目落地年活动调度的14个项目。截至10底,完成注册项目12个,注册率85.7%;开工项目11个,开工率78.5%,完成目标任务的196%;进资项目11个,占项目数的78.6%,完成目标任务的131%;投产项目7个,投产率50%,完成目标任务的87.5%。在此基础上,对近三年以来签约未落户、在建未完工的46个重点招商项目进行调度推进。
如今,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加速推进,大余县形成了“开工一批、续建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为全县重大项目储备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C
服务企业篇
内外兼修 软硬并重
投资“洼地”效益渐显
帮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为企业跑前跑后办理各种证照手续……在大余,政府把企业当成了自家人,为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保姆式”服务,制定了项目从洽谈、预审、签约、入园、建设、投产等岸上服务工作各环节流程,建立健全了高效规范的安商服务机制。这就是被当地企业家津津乐道的“保姆式”贴心服务。
招商是前提,安商是根本。近年来,大余县不断创新安商服务模式,着力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便捷、高效、贴心、周到的服务,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助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激活开放型经济发展能量。
要引凤凰来,先栽梧桐树。
大余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既着力打造承接平台,推进园区建设,又全心企业服务,始终坚持招商与安商并举,软环境硬环境并重,不断创优投资发展环境,让客商安心投资、舒心发展,使大余县成为一方投资的热土。此外,该县不断强化政务环境建设,定期开展外商企业发展环境存在问题信息收集,严厉打击有意刁难、拖延不办和“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积极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逐步形成了以情感商、以商引商的“口碑效应”“磁场效应”。
“安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不时地到企业走访,询问生产环节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帮助我们一一解决。”谈及安商服务,大余县城丰织造有限公司经理助理何金星赞不绝口,“‘保姆式’的高效优质服务不仅对企业的落地、生产起了莫大的推动作用,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大余长期发展、做大做强的信心。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完成150万件到200万件的成品出口。”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工花不开。”哪里环境好,哪里政策宽松,哪里开放度高,哪里服务贴心,资本和要素就往哪里跑。让来到大余的客商都能成为当地人,考验的是大余县委、县政府招商的本领、引资的能力,彰显的则是大余县委、县政府安商的气魄与情怀。
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大余县集中资源和力量完善“一园三区”平台建设,快速提升承载和服务功能。该县强力推进新城工业小区、新化工业园向西拓展;扩大低丘缓坡开发规模,加大土地清理力度,采取“限期建设、无偿收回”等办法盘活闲置土地,为园区建设用地提供了用地保障。加快园区建设,完善“一园三区”的水、电、路、排水、堡坎、污水处理及“三化”等硬件设施建设;加快园区公交、商住、教育、文化娱乐等功能设施建设,使得园区的承载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一个个有形之“巢”与无形之“巢”,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广阔空间,大余的投资环境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今年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59亿元,同比增长11.4%。
中流击水三千里,砥砺前行正当时。大招商、大项目、大服务亮点纷呈,这更预示着这片热土充满着强大发展后劲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