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赣江源头第一村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1日
 |
古树葱郁的赣江源村。
|
|
□熊益康 记者彭雪英/文 记者李传材/图
两边深山峡谷,一路林海翠竹、虫鸣鸟叫,近日,从石城县城出发,经过8公里的盘山碎石路,记者来到石城县横江镇赣江源村。
这里是赣江源头第一村。该村位于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石城县海拔最高的村落,海拔1300多米。村落依山而建,村里的民居大多是特色鲜明的客家建筑,古色古香的村落在群山环抱中,如同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村里清爽幽静,村民告诉记者,即使是在夏季三伏天,空调和风扇都无用武之地,村民晚上睡觉还得盖上厚棉被。这除了海拔高之外,还得归功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村子周围群山环绕,古木参天。“我们祖祖辈辈定居于此1000多年,一直致力于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说起村前村后保护得很好的200多棵古树,村里的护林员范大炳这样解释。
为了证明自己的言辞,他还特意拿出族谱,翻开范氏族谱,其中就有《关于保护村中古树的若干规定》,规定范氏族人严禁偷伐盗取古树,如有违者,每次按全村户数计算,每户给予两斤食盐以示惩戒……
一直来,村里有管委会负责村中古树的管理和保护。在洋地中小学任教的范行有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他的曾祖父曾是村里古树管委会的一员,在村里德高望重,为了宣传保护古木的族规,他故意到后山捡取古木掉落的枯枝并让其他村民发现,然后回到家中主动把家里养的一头肥猪杀了,每家每户送上两斤猪肉,以此来警示村民要保护村中古树。
保护古树的族规一直延续至今,村民们也自觉遵守。村子所在的赣江源自然保护区上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乡规民约再加上国家法律的明文规定,生态环境保护得越来越好。
据专家考察,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目前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100多种,其中伯乐树、异形叶玉叶金花、红豆杉、银杏、半枫荷、花榈木均为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还有成片分布的原生榉树群落。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还被专家赞誉为天然动物园,有100多种野生动物,500多种森林昆虫。
如今,石城县依托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赣江源村这颗高山上的“宝石”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