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9日
说起石城县手工米粉,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赖大林。从当年背着粉干在街头叫卖,到获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发的出口经营权,从“夫妻二人转”的小作坊到“粉干世界”的大舞台,赖大林不仅实现了创业梦,还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把企业带往一个更加环保、科学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未来。目前,他做的石城县手工米粉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地。
近日,记者来到石城县,汽车一路向西北方向行驶,停在充满浓郁的客家文化气息和红色文化底蕴的小松镇,赖大林的“粉干世界”就在此。
两栋高大的楼房,外墙上张贴了不少企业文化语录,清爽的设计,温馨的语言,体现出“责任、诚信和发展”的意境。记者见到赖大林时,他正领着一位经销商在米粉加工车间参观流水线生产。赖大林告诉记者,仅厂房和这条现代工艺流水生产线的投资就要3000多万元。
1992年,赖大林所在的福建省福州市某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倒闭,赖大林下岗了。失业后的他和妻子开始了在福州“二人转”的粉干小作坊生产,但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赖大林说:“福州的生意逐渐萧条,我只好回家乡石城县创办手工米粉加工厂。哪想到,2009年初,因为流动资金不足,米粉厂又面临倒闭的危机。”2011年,赖大林申请了30万元的二次扶持财政贴息贷款,扩大了厂房面积,添购了数套生产设备。米粉厂的产品也由单一的手工米粉发展成粉干、粉条、空心粉等多个种类,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并注册了“石诚”牌商标,带动当地80多人就业。
米粉产业逐渐做大了,可是浸泡大米后发酵的酸水如何处理,如何让它产生效益,变废为宝,这又成了赖大林考虑的重点。赖大林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清楚地感受到,时代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温度”正随着整个社会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的提高而升高。更何况去年年底投资的这条现代工艺流水生产线日产能可达100吨,目前实际产能只有10吨。是建污水处理厂还是利用循环经济的增长效应?经过权衡,赖大林下定决心,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解决废水问题。今年,赖大林花200多万元办起了养猪场,把大米浸泡后发酵的酸水和米粉加工后的下脚料作为底料,进行生猪养殖。由于饲料养分充足,生猪长得很好,今年年底可出栏1000头生猪,这可乐坏了赖大林。“不吃饲料精,生长期控制在6个月,这样的猪体重匀称、味道鲜美。”赖大林说。
优质的米粉洁白晶莹,且韧、滑、嫩、薄、香。米粉由大米加工而成,故优质大米是米粉的最佳原料。
“今年年初,我给周围的村民免费提供了2500公斤种子,明年我计划给村民提供2.5万公斤优质稻种子,我承诺全部收购,并且每吨高出市场价100元。”赖大林介绍说。
“去年,我就因此增收近2万元,我们村有20多户都播种了他提供的水稻种子。”村民黄东明说。
“有了大米原料基地后,我要建一个大米加工厂,一方面保证原料品质,另一方面用大米加工后出的米糠、洗米水去养生猪。你算算,我这循环经济账能节约多少原料?”赖大林哈哈大笑。基地种稻—大米加工—生产米粉—饲养生猪,一条循环经济线清晰、环保、科学。
“他主意多得很,也很有技术,又肯干能干。”村民这样评价赖大林。乐于探索,敢闯敢干的赖大林依靠米粉加工,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路。
路远,但梦可期。